ID: 23956448

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987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孔雀东南飞》的对话探寻 ———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作品以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如,夫妻对话、母子对话、姑嫂对话、母女对话和兄妹对话等。每当人物开口说话,他便开始透露自己的真实动机。 人物动机是内在的因,人物目标是在外的果。 理解人物动机就会更容易跟角色共情。 让读者认同人物目标就会有更深的期待感。 对话必须源自人物本身及他在故事中的需求,而不应出自作者讲述故事的需要。 “动机目标”———推动叙事进程的关键齿轮 围绕人物的内在体验,以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的“动机目标”作为构建因果关系与人物行为的内在逻辑,建立起一种有效地驱动故事发展的“齿轮”,而可述性价值事件的选择,犹如这些齿轮上的润滑剂,使得叙事的进程更具有内在张力。 ———罗伯特·休利斯、罗伯特·凯洛格《叙述的本质》 无论是评价人物,还是评判事件,都难免会有动机论和结果论之争。动机与结果就是一把道德评价的双刃剑。 动机论认为评价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应该基于行为者的意图和动机。如果动机是好的,那么即使这个行为导致了不良的结果,仍可被认为是道德的。结果论认为评价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应该基于行为的结果。如果结果是好的,那么不论动机如何,这个行为就是道德的。 请从动机论出发追溯人物行为与故事悲剧的成因,并谈谈启发。 兰芝自述,自请被遣,请谈谈其动机。 动机探寻一 多才多艺,有才华 知书达理,有教养 年轻貌美,有颜值 善良体贴,有爱心 勤劳能干,有干劲 家境优渥,有财富 不慕荣利,讲专一 清醒面对,敢反抗 兰芝的需求:陪伴、认同、自由…… 兰芝的动机:证明自己(优秀、无辜、委屈……) 自我意识在觉醒 自由精神求解放 请结合相关对话,从以下视角中任选一个介绍兰芝并谈谈其动机。 1.丈夫眼中的兰芝 2.焦母眼中的兰芝 3.刘兄眼中的兰芝 动机探寻二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②而不怨。” 【注释】①几(jī):轻微、委婉的意思。②劳:操劳,辛劳。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而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焦郎的动机:伦理挣扎(小吏、儿子、丈夫) 关于“留空房” 汉代官员实行“五日一休沐”的休假制度,由于当时官吏大都在街署住宿,平时不回家,因而每隔五天会有一天归家休息。也就是说,焦仲卿和刘兰芝五天见一次面。当然,除了“五日一休沐”,汉代还有节气假,譬如腊日、伏日、夏至、冬至。 是兰芝向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的伙伴,忠厚善良,忠于爱情,有正义感,重感情,守信用,有刚强的一面。但也有懦弱、妥协的一面,囿于伦理,对母亲的责难默默无声,曲线救助,斗争无力,缺乏换位思考,沟通不够,也是受害者。 焦母的动机:控制心理 蛮横无理、冷酷无情、独断专行 对于兰芝与仲卿的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大戴礼记 本命篇》 ) 刘兰芝如此优秀,为什么焦母却要驱逐她? 1.越礼说: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性格刚强,不愿顺从,因而为焦母所不容。2.门第说: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如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3.情爱说: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不懂得“发乎情止乎礼”;焦母丈夫早逝,恋子情结) 4.无子说: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