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6472

5.2 《边城(节选)》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74844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边 城 沈从文 走进作者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苗族凤凰县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为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自称 “乡下人”。有“文字魔术师”“风俗画家”“文体作家”的美誉。 创作题材: 1.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2.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中篇小说:《边城》 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品及风格 作品及风格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 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散文化小说,是指将小说和散文两体裁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散文化结构的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散文化小说 这类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重叙事的惯例,以抒情为主导,兼及叙事写人,表现出一种情感丰富,意味浓郁,形式灵活的新风格。它在情节上的叙事因素明显淡化,且更接近真实的朴素人生;在结构上,它不再依靠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不再注重矛盾冲突的展开。 文学常识 创作背景 1934 年 1 月,沈从文回到湘西故乡,经过现代文明和新思想的洗礼后,他不再以单纯的怀念视角来看待故乡,而是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故土的落后和停滞。他带着对湘西原始的人性和社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思考,重返北京继续《边城》的创作,试图在作品中为湘西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并关照民族品德重造的未来走向。 《边城》发表于1934年。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理解标题 “边城”是边地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边城”是大城市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对立面。 它代表了沈从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故事简介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老船夫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并喜欢上了他。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之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整体感知 以端午为线索,运用插叙,将现实与回忆交错。 第三个端午节 端午又快来了 (三)边城赛龙舟,写边城人们过端午的风俗。 顺叙 第一个端午节 还是两年前的事 (四)美丽的邂逅,写翠翠和傩送的相遇。 顺叙 插叙 插叙 第二个端午节 上年一个端午 (五)意外的相识,写翠翠和天保的相识。 第三个端午节 端午又来了 (六)甜美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