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艾 青 统编版高中语文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简介 爱了一生保姆,恨了一生爹娘 诗坛王子 民族诗歌的“吹号者”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被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 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艾 艾青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青 艾青生于十二月,“十、二、月”三字合起来组成“青”字,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 “ 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 改名不仅为表自己的决心,更是代表了他的重生。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 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所以他一出生就受到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是在大堰河精心抚养下成长的。艾青直到五岁才被领回自己家,却仍然受到冷遇,他甚至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艾青后来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 分析题目作用 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她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的下张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叶荷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及其身份。 (自传性质的诗/本质:抒情诗) 结构 内容 情感 情感线索:对大堰河的挚爱、对不公的、黑暗的社会的痛恨 赞美与讴歌 怀念与痛悼 悲苦身世及和“我”的关系 眷念与感激 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 同情与控诉 死后的凄凉,家人的遭遇 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8) 第三部分(9-11) 第四部分(12-13) 预习任务: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并分析本文线索。 大堰河 没有名字 童养媳 我的保姆 吃了大堰河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 地主的儿子 “我” 思考1:读第1-2节,分析大堰河与“我”的联系,并分析具体手法?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①重复咏叹“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仅凸显其身份,更深层次强化了她在我生命中的价值。②体现诗的音乐性,增强节奏韵律,使之旋律悠扬,难以忘怀。③诗歌开篇即显露叙事特征,而重叠反复的咏叹奠定了浓厚的抒情基调。艾青借此勾勒出一位温暖、慈爱、无私的农村女性肖像,抒发了对大堰河的无尽敬爱与回忆。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 象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 意 境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 深切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