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次考试实行网阅,请按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涂卡。其它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卷Ⅰ(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品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 A.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B. 玉器制作分工细化 C. 中国文明领先世界 D. 原始农业高度发达 2. 下图是某一历史阶段政权更迭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夏朝建立 B. 商朝建立 C. 武王伐纣 D. 东周开始 3. 下图是《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位于该图最顶端是( ) A. 士 B. 卿大夫 C. 诸侯 D. 天子 4.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社会动荡,等级森严 C. 国家统一,疆域拓展 D. 生产发展,国力提升 5.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据上述内容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确立县制 B. 富国强兵 C. 重农抑商 D. 废除分封 6. 下列出土的文物均出现于战国时期。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出战国时期我国( ) A. 耕作技术进步 B. 冶铁技术发达 C. 货币流通广泛 D. 经济不断发展 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名句,此句体现出诗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句应出现于( ) A. 《诗经》 B. 《春秋》 C. 《离骚》 D. 《黄帝内经》 8. “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秦统一中国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作用 D. 影响 9.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指的是( ) A. 周文王、周武王 B. 刘邦、项羽 C. 陈胜、吴广 D. 王导、王敦 10. 秦朝的田赋为“三分取其二”(国家收取农民收获的三分之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就是农民将收获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汉文帝和汉景帝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减轻农民负担 B. 缓和民族关系 C. 巩固汉朝统治 D. 削弱地方势力 11.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这一举措的直接作用是( ) A. 树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B. 加强了经济管控 C. 削减了诸侯国数量 D. 解除了匈奴威胁 12. 以下是古代某条道路开通之后的文明交流情况示意图,据示意图判断这条道路是( ) A. 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一带一路 D. 万里长城 13. 东汉时期,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依靠西域各国的支持,经营西域30多年。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123年,东汉设西域长史府,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上述史料能够证明( ) A.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D.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14. 东汉名医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他的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