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6706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04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将进酒》,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句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并能够背诵全诗。 (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通过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体会其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抒发的豪放与愤激之情,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李白 “狂歌痛饮” 背后的复杂情感,理解其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深入体会《将进酒》中李白情感的跌宕起伏,理解其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培养对诗歌情感的敏锐感知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分析诗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通过知人论世,结合李白的生平与创作背景,探讨其复杂情感的形成原因,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确保教室配备有投影仪、音响系统和电脑,以便播放与《将进酒》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如名家朗诵录音、相关历史背景介绍视频等,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 (2)《将进酒》原文及相关注释: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将进酒》的全文打印材料,附带详细的课下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及背景。 (3)辅助阅读材料:提供关于李白生平、创作背景及唐代文学特点的相关文章或书籍列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诗歌及其背后文化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体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酒与诗歌相伴而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无数诗人通过饮酒来抒发情感,忘却忧愁,甚至在酒精的作用下,达到了创作的高峰。例如,曹操曾感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则在送别友人时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王翰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的豪迈,范仲淹更是表达了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的深情。在这些诗人中,有一位不仅因其诗作独步千古被誉为 “诗仙”,还因爱酒而享有 “酒仙” 之称,他就是 ——— 李白。(生: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将其酒与诗完美结合的?在这首《将进酒》中又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的作品虽沿用了旧题,但他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将饮酒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相结合,赋予了这个主题新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将进酒” 中的 “将” 字读作 “qiāng”,意思是 “请”,因此整句话的意思是 “请喝酒”。 二、诵读通韵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 ⑴ 读准每个字词的发音,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尝试读出个人的情感体验。 ⑵ 大声朗读,尽量投入其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 让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其朗读进行点评和建议。 (学生轮流朗读,老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讲解诵读技巧: 全诗总体基调显得豪放不羁,但情感却复杂多变。在诵读过程中,应随着诗人情绪的变化调整音调和节奏,使听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形象的生动再现。 诗文中韵律音乐性的体现主要在于音顿间的疏密对比、音尾的长短变换、声音的高低起伏、音量的强弱变化等,吟诵时应当适当调整。 一般来说,在每个音节之后遇到平声字时可以适当延长,遇到仄声字时则稍作停顿,这样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音顿疏密对比; ② 音尾长短对比; ③ 音高抑扬对比; ④ 音量轻重对比; ⑤ 音速快慢对比。 全班齐声朗读《将进酒》,期间教师及时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