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7830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064983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学年,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 10 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法制进程 精神文明 1949 1954 1966 1976 1980 1990 1997 2001 2000 2004 2010 2006 2012 奠定法治建设之基 遭到“文革”破坏 “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2年宪法 爱国主义教育 提出建立法治国家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社会主义特色法律体系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以后全面依法治国 概念辨析 “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关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作用上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 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 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一、近代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 ①.清末法制改革(清末修律)1902-1912 “现在通商交涉事宜烦多,著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新律代表: 《大清现行刑律》 《大清新刑律》 清末修律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化,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打破了专制主义传统的旧法体系(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建立了新式部门法体系,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和后来北洋政府的立法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近代化。同时,清末修律对于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审判制度,以及使西方法律文化和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相衔接等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促进近代法治观念的逐步形成。 坚持“党治”(国民党“一党专政”),即由国民党垄断立法权。 ①六法全书 ②司法改革运动 ③政法院系大调整 一、近代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 ②北洋政府时期法制建设 “现在民国法律未经议定颁布,所有从前施行之法律及《大清新刑律》,除与民国国体抵触各条应失效外,余均暂行采用,以资遵守。” ———袁世凯,1912年 狭义的六法全书,原指国民政府制定的“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的六法。广义的六法全书则包括了以上六大法典为主的国民政府的所有法律。 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制建设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开端—1949.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成就【课前提示P55】: (2)意义【课前提示P55】 :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3.法治建设的初创———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意义: a.确立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立法、司法制度 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 …… 第七条 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七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思考:根据《婚姻法》的内容,分析“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 3.法治建设的初创———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