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 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语言构建与运用:积累古典诗歌常见意象,把握陶诗“朴素自然”的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归”的多层解读,培养逻辑分析与辩证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田园景物描写的意境美,体会“以俗为雅”的审美特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中国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传统,传承陶渊明身上体现的文化品格。 壹 学习目标 陶渊明 (365-427) 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东晋 知人论世 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后又时隐时仕。至义熙元年(405)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知人论世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过上隐居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平淡、清高 ,有气节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知人论世 时代与陶渊明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 19 岁, 遭遇淝水之战; 21 岁, 司马父子擅权; 35 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 38 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 40 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 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 早年 28岁前 “大济苍生” 陶渊明的仕隐经历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 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田园共20多年,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 中年 29 — 41岁 “误入歧——— 晚年 41岁后 “归隐田园” 文学知识 田园诗 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表现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借以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厌恶,突显诗人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 发展脉络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诗歌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人尊称为“田园诗的始祖”。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田园诗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