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文言文该学些什么? 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 2、理解词语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重点) (2)了解常见的虚词 3、句式。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1)判断句(2)被动句(3)省略句 (4)倒装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4、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信达雅) 5、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和文学常识。 6、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每篇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要整理)。 2、异读字(一个字保留了两个以上的读音,且音不同则义不同的字)。 3、古今异义。有: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轻重、词的感彩的变化和名称说法的改变。 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 1.声、韵母都相同:系向牛头充碳直 “直”同“值” (白居易《卖炭翁》) 2.声母相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同“放”走失 3.韵母相同: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4.形近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 5、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如“食”有“吃”、“吃的东西”“专指饭”等等词义,如何判断一个词究竟用哪个词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 6、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4、偏义复词:即一个词由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只取其中的一个语素的词义,另一个只作陪衬。(Eg:“国家”) 正音 中(zhòng) (róu) 舆(y ú) 有(yòu) 槁暴( gǎo pù)砺(lì) 参省(cānxǐng) 须臾( yú ) 跂( qǐ ) 楫(j ) 生(xìng)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 驽( nú ) 锲( qiè ) 折(zhé) 镂( lòu ) 爪牙(zhǎo yá) 跪(guì) 鳝(shàn) 螯(áo) 劝 学 劝勉 学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后人多认为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家。《荀子》一书共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