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课题 7.大自然中的发现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能说出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初步建立对大自然多样性的认识。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现象,能简单描述事物的特征,尝试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思维。 探究实践目标: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探索大自然,能参与简单的户外观察活动,并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培养爱护大自然、尊重自然事物的情感。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1.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 )和( )。 2.太阳给大自然带来( )和( )。 3.树叶有不同的( )和( )。 4.小蚂蚁在大自然中会搬运( )。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观察校园里的紫薇树,它的树干是( )形的,花是( )色的,叶是( )色的。 6.草丛里的小昆虫叫( ),它在做什么?( ) 第五题 第六题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7.材料:“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色的桃花,黄色的迎春花,还有白色的玉兰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1)材料中提到的植物有( )、( )和( )。 (2)材料中提到的动物有( )。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8.下列属于大自然中的发现的是( )。 A.夏天的夜晚能看到萤火虫发光 B.冬天,银杏树树长满了绿叶 C.石头会自己移动位置 2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9.辨论会。在大自然中的发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植物、动物 2.光、热 3.形状、颜色 4.食物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圆、紫、绿 蚱蜢、觅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7.(1)桃花、迎春花、玉兰花 (2)蝴蝶 迁移创新 试一试 8.A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9. 正方(利大于弊):首先,从科学探索角度看,大自然中的发现是人类科学进步的重要基石。比如,科学家通过观察大自然中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现象,发明了雷达,这一发明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极大地保障了交通出行的安全与高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其次,在生态保护方面,对大自然的发现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当我们发现某种植物的生长依赖特定的昆虫传粉,或者某类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扮演关键角色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防止生态失衡,这对于维护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再者,从精神层面来讲,大自然中的发现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发现蚂蚁搬家、花朵绽放的秘密,会对世界充满探索欲,这种探索欲会转化为学习和创新的动力,推动个人成长,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反方(弊大于利):一方面,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发现”与探索,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了发现矿产资源,人们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山体滑坡、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为了研究某些生物,过度捕捉甚至导致物种濒危,破坏了生物链的完整性,这种因“发现”而引发的生态破坏,会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难以逆转的伤害,影响人类的生存根基。另一方面,有些对大自然的“发现”被不当利用,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发现某些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本是好事,但如果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过度采摘,不仅会使这些植物资源枯竭,还可能因为不合理的药用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还有一些关于大自然的错误“发现”,在传播过程中会误导大众,影响人们对自然的正确认知,进而做出错误的行为决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