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1148

第十章 概率 阅读与思考《数学遇见豌豆:孟德尔遗传密码》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二

日期:2025-09-30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52930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十,必修,数学,高中,2019,人教
  • cover
(课件网) 数学遇见豌豆 —孟德尔遗传密码 阅读与思考 情景引入 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观察结果,请同学们思考:两枚硬币均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 抛掷质地不均匀的骰子 抛掷图钉 问题引入 ? 活动任务: 活动一:抛硬币试验 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每组重复抛掷硬币20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计算“两枚硬币均正面朝上”的频率. 活动要求: 活动一:抛硬币试验 1.保证试验条件基本相同 2.完成后各小组之间相互比较试验的结果 数据分析 汇总各组数据,观察频率围绕0.25波动。 我们能通过硬币实验更直观的观察大量抛掷的数据结果。 抛硬币实验动画.html 活动一:抛硬币试验 大量试验表明,在任何确定次数的随机试验中,一个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随机性.一般地,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大,频率偏离概率的幅度会缩小,即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会逐渐稳定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我们称频率的这个性质为频率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用频率fn(A)估计概率 P( A) . 新知探究 阅读拆解 孟德尔的数学牌 孟德尔是依据什么猜想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0.25,从而构造遗传机理概率模型的?为何孟德尔需要做大量重复实验? 小组讨论 孟德尔通过大量实验统计子二代性状数量 计算出比例(3:1)推断出遗传规律 本质是用频率(3:1) 估计隐性性状概率(1/4) 体现数学与生物学的融合 →统计子二代性状数量→计算比例(3:1)→推断遗传规律,本质是用频率(3:1)估计隐性性状概率(1/4),体现数学与生物学的融合。 思考: 活动二:设计模拟试验 根据阅读材料,如何设计一个子一代豌豆自交的模拟试验?可以选取什么来替代父本和母本的遗传因子Dd呢? 用两袋各装1黑1白棋子代表Dd亲本,两个不透明袋子分别代表父本、母本 试验设计 遗传因子d 遗传因子D 母本 父本 ①摇匀两个袋子;②从每个袋子各摸1枚棋子(模拟遗传因子分离与组合),记录组合类型(DD、Dd、dd);③将棋子放回袋子(保证下次摸取概率不变),重复实验10次。 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操作,记录dd(绿色子叶)的频数与频率 实验数据 3 摸子的次数n 2 4 6 8 10 同时摸到两颗白子的次数m 同时摸到两颗白子的频率 模型升华 跨学科视角 模型构建 把摸棋结果抽象为概率树,父本1/2D+1/2d,母本同理,组合得1/4DD、1/2Dd、1/4dd,显性占3/4。 模型意义 数学模型可以概括孟德尔长篇实验,凸显建模的简洁与力量。 从棋子到遗传定律公式 抛币→豌豆→棋子三步曲 抛硬币激活频率稳定性概念,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抛币实验 孟德尔借3:1比例发现隐性概率,体现数学与生物学的结合。 豌豆实验 棋子实验亲手验证1/4,让学生体验复现孟德尔结论的成就感。 棋子实验 例1 在游戏过程中甲发现:玩了10次时,双方各胜5次;但玩到1000次时,自己才胜300次,而乙却胜了700次.据此,甲认为游戏不公平,但乙认为游戏是公平的.你更支持谁的结论?为什么? 典型例题 应用实例2 数据来自百度天气 思考: 如何理解“降水概率是80%”? 又该如何评价预报的结果是否准确呢? 达标训练 1 2 某超市开业促销,规定消费者购物每满100元就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已知中奖的概率是,则( ) A. 若某人抽奖10次,一定能中奖2次 B. 若某人抽奖10次,至少能中奖1次 C. 若某人抽奖100次,中奖的频率为 D. 若某人抽奖100次,可能没中奖 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有49次正面朝上,则事件“反面朝上”的概率和频率分别是( ) A. 0.5,0.5 B. 0.51,0.51 C. 0.49,0.49 D.0.5 ,0.51 达标训练 3 4 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时,绘出的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折线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试验可能是( ) A. 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 B. 掷一个正六面体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