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百合花 茹志娟 学习目标 1、理清线索、分析情节 。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体味小说主题,欣赏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知人论世 茹志鹃,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1925年9月13日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11岁才开始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 知人论世 茹志鹃1958年以《百合花》而踏上文坛,代表作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等。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写作背景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无不悲凉地想起战时地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茹志鹃《残云小札》 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标好段序(共59段),解决字词。 2、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尾 (1-23) (24-43) (44-57) (58-59)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 通讯员随“我”去借被子 总攻开始,小通讯员牺牲 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被子 带路 借被 牺牲 献被 部分 分段 段意 概括 串联本文情节的线索是什么?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 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情节 我是本文的主人公吗?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的依据 1、小说情节、结构围绕该人物展开; 2、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3、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的中心人物; 4、主人公形象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人物———小通讯员 找出文中描写小通讯员的内容,分析其形象 用红笔做批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5、6段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 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 他没让我撂的太远,但也不让我靠近…… 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动作描写 细心、羞涩、拘谨、木讷 第7段 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 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年轻、朴实、天真、热爱生活、乐观、充满朝气 第8—23段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的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他摘了帽子,偷偷的在用毛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