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千 重 浪 看 稻 菽 喜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悟选材特点、细节描写的魅力及结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袁隆平的高贵品质中表现出的情感美和本文的结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致敬伟大劳动者 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士无双———袁隆平 致敬伟大劳动者 任务情境 一生守望稻田,只为造福全人类。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也是伟大的劳动模范。为传承劳动精神,我班将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班会,学习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并为袁隆平撰写颁奖词,向时代楷模袁隆平致敬。 任务一: 明知识,了解人物通讯 代表作品: 《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 作者介绍 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吉林辉南人。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 写作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 饥饿而夭折。 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 认识体裁 人物通讯 所写人物都是在社会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他们的精神、观念、业绩等对群众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认识体裁 通讯的三个显著特点: 新闻性。同消息一样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新鲜性。 02 评论性。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报道立场和情感倾向。 03 文学性。可以借用文学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作品更富感染力,但这种文学性首先要确保其真实性,可以使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01 任务二: 赏析标题,合作探妙处 赏析标题,合作探妙处 正标题引用毛泽东《七律 到韶山》的诗句,意思为“高兴地看到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表达了对袁隆平的赞美之情,突出了其在研究、培育杂交水稻方面的卓越成就;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副标题交代了本文的主人公及其身份,并表明文章的新闻体裁为人物通讯。 正副标题的结合使用,使标题所承载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清晰。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部编版和粤教版的小标题,你认为哪一个好 部编版 粤教版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求实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部编版的好。第一节引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第四节引用外国专家的评价,中外兼备,更显大气与诗意。另外,“他"改成“科学家”则扩大了所指范围,深化了文章主旨。 这四个小标题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01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02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03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04 科学态度 学术品格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作用:小标题的结构层层递进,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