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静 女 导入新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掌握《静女》中重点词句。 能力目标: 概括诗歌大意,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学习《静女》的艺术手法;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 情感目标: 体会《诗经》中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认识古代 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传承。 目录 壹 贰 叁 肆 文学常识 梳理字词 文本研读 重点赏析 伍 课堂练习 文学常识 中国诗歌发展史 古体诗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楚辞》(骚体诗) 汉乐府、古诗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近体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内容丰富,富于写实精神,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方方面面。 《诗经》和《楚辞》分别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简介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体例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 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形式 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风土之音(民间歌谣) 朝廷之音(宫廷乐曲) 宗庙之音(宗庙祭祀) 《诗经》六义 表现手法 赋 比 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铺陈叙述 比喻 起兴+寄托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艺术手法 表达效果:回环反复的效果;有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内容和主题: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诗歌表现力: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重章叠句的作用 双声:雎鸠、蒹葭、参差 叠韵:窈窕 叠词:关关、青青、苍苍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 回顾检查 1.《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 ,共收入从春秋到西周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 《 诗 》 或 《 诗三百 》 ,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 风 、 雅 、 颂 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 赋 、 比 、 兴 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 四 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重章叠句 、反复吟唱。 5.“四书”指《大学》 、《中庸》 、 《论语》 、 《孟子》。 6.“五经”指《诗》 、《书》 、《礼》 、 《易》 、《春秋》。 梳理字词 重点字音 姝: 俟: 隅: 踟蹰: 娈: 彤: 炜: 怿: 贻: 荑: 洵: shū sì yú sāo chí chú luán tóng wěi yì tí xún yí 搔: 静 女 《诗经·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