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3.1 认识地球(第1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科学思维: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培养科学的发展观。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读图、倾听等方式,了解地球是球体的实例,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态度责任: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物质观。 1.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2.古诗中常有一些能反映科学道理的词句。下列能反映大地是曲面的诗句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许多的观察和证据逐步揭示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的球体,以下不能作为推断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 ) A.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 C.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形的 D.地球仪是球形的 4.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带领学生用﹣些模拟实验来揭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下面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正方体 5.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B.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一点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平方千米 D.赤道周长4千米 6.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在(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极点上 D.北极圈 7.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8.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等阶段,而科学界的其他探究也常经历相似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仪器的发明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C.前人错误的认知对科学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D.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 9.在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中,某位同学对地球的大小做了如下描述:“地球是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他的说法中有几处错误( ) A.0处 B.1处 C.2处 D.3处 10.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一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其中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的是( ) A.①②⑤ B.②③ C.④⑤ D.①④⑤ 11.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的两个大国,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两国距离较远,大体正好在地球的两面,就是说美国在中国的脚下,中国也在美国的脚下,假设我们科技发展以后可以“遁地”以有限便捷的方式走直线到达美国,走的距离大约是( ) A.5.1亿平方千米 B.40000千米 C.6371千米 D.12742千米 12.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经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个过程,思考相关的问题. (1)如图三个对古人的评价,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一个,请在后面的方框中画“√”。 (2)今天,能准确观测地球是个球体的工具是 。 13.读地球形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