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有他的求而不得———长安不见使人愁”,但这种怀才不遇的“悲”无碍于他的洒脱与飘逸,他依仙气飘飘,须行即骑白鹿而去。 因为李白是诗仙呀! 那,杜甫呢? 诗圣杜甫的“悲”有何不同? 写作背景 杜甫写“悲”,把范闲写成了庆国文学第一!其中奥秘何在? 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评:“《登高》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 《登高》 写作背景 “古今七律第一”会有哪些特点? 押韵?对仗? 《登高》 这是《登高》最不值一提的特点了。 写作背景 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这天,夔州白帝城外的一处高台,年过半百的杜甫登高有感,悲从中来,作此诗。 《登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初读】首联写景,什么样的景?(意象、意境) 急风、高天、啸哀的猿、清渚、白沙、飞回的鸟 营造出悲凉、孤绝的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再读】意象之间有什么关联? 风急,才能把云吹散,天空才显得高远; 天空高远,空旷之中,猿啸声更显哀凉、凄楚; 【对比读】我们来听听诗歌里不同的猿声。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虎啸猿啼。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啼 鸣 啸 啸乃拉长声叫,更显悲凉便蔓延开来。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请按照下述三个步骤来赏析剩下的写景之句。 【初读】意象意境 【再读】意象关联 【三读】对比辨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意象关联】 风是急的,所以吹散了烟雾,水才清澈,水清则更衬得沙白。 水清沙白本来是清爽的,但因猿啸哀声,显得清寡、悲凉。 更因为风急,所以飞鸟只能盘旋“飞回”,无力挣脱。 《登高》中的意象群特点:严格对仗,上下句对仗,句内对仗;意象之间有逻辑关联,环环相扣。 杜诗之绝在此也———对仗的极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对比辨义】 “漫江碧透”与“渚清沙白” “鹰击长空”与“鸟飞回” 关键的因素是那无边无尽的“急风”,吹出了悲哀,吹出了无力无助的挣扎。 急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鸟在自然界的急风中飞回,而我呢? 急风 时代的急风,人生的急风。 这一年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久病缠身的瘦弱老杜,也在其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初读】意象意境 意象:落木、长江 “落木”就是落叶,“萧萧”就是风吹叶子下落的声音,“无边”带来无穷无尽的感觉; “长江”是不尽的,“滚滚”是江水汹涌涌动状。 意境:壮阔恢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再读】意象关联 “落木”承接前文的“鸟飞回”仰望的姿态。 落木萧萧,是因为急风吹的。 长江滚滚,因为急风所以江水显得更加波涛汹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读】对比辨义 “落木”与“落叶” 落木更干一点,秋天的疏朗感、秋意、伤感; “长江滚滚来”与“大江东去”“湘江北去” 去,逝去,消逝。 来,面对,正面迎击。 气魄之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天地之间,落叶纷纷飘落,空间上的壮阔。 水是个时间意象——— “逝者如斯夫”———长江滚滚,是空间上的恢弘。 广阔的时空交错,是盛唐遗风。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唐人的宇宙意识。 境界之壮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