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 感人心者,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 通过《出师表》,我们知道了诸葛亮为了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通过《祭十二郎文》,感受到韩愈对侄子的深切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古来写孝的至情至性第一文《陈情表》,感悟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李 密 一 二 三 了解作者李密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体知识 研读课文,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理解作者陈情中的苦情之源,理解“忠”“孝”的含义 四 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一)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 1.从汉始,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章表》 2.表的内容主要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 3.《出师表》以“忠”著称,《陈情表》以“孝”感人。 (二)题解 动词,陈述 情况(事实) 衷情(孝情、忠情) 情理(忠孝之道) 文体 陈情 表 谁在“陈情” “陈”什么情 为何“陈情” 向谁“陈情” 如何“陈情” 再读题目,质疑思考 李密 晋武帝 除臣洗马,辞不就职 忠情?孝情?苦情?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李密其人 1.李密(224-287),字令伯,犍为武阳人。 2.以孝谨闻,才华出众。 3.曾任蜀汉尚书郎、太子洗马等职。 李 密 (四)写作背景 晋朝建立后,晋武帝为加强统治,收拾人心,大力推崇怀柔政策,开始起用亡国旧臣,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但是,李密对晋武帝的征召一直辞不赴任。《陈情表》就是他为辞洗马之任而写的一封辞表。 晋武帝为什么要重用李密?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了拉拢东吴官员,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 ———周树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李密以供养祖母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辞不就职”。 结合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险衅 (xìn) 行年四岁 (xíng) 床蓐 (rù) 陨首 (yǔn) 责臣逋慢 (bū) 日笃 (dǔ) 应门之童 (yìng) 猥以微贱 (wěi) 拔擢 (zhuó) 宠命优渥 (wò) 祚薄 (zuò) 祚薄 (bó) 字音字形 研读第1段,疏通文意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没有 又、也 福分 勉强 缠绕 被动句 通“褥”,垫子 安慰 因为 艰难祸患 早年 通“悯” 代词,我 悲痛、怜惜 不能走路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古:成人自立;今:机构等存在、理论有依据 强行改变 臣李密上言:臣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生下来刚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到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向(逼她改嫁)。祖母刘氏,怜惜臣孤身一人又身体虚弱,亲自抚养(臣)。臣小时多病,九岁还不会走路、身体柔弱,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