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兰亭集序》神龙本,唐人冯承素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玡临沂人(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作者介绍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引言、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一、书序 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对其进行说明。古代的“序”文,有时也写作“叙”“引”,也称“题辞”。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二、赠别序 古人在亲朋师友离别之际,有临别赠文以示推重赞许、劝勉嘱托的习俗。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三、宴集序 多用以记宴饮盛会,其来源也与临觞赋诗、为诗作序有关。 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 42、37、324 为37 首诗写的序,人们都不看诗而看序。 世传王羲之微醺之时的醉书,酒醒之后几次再写的书稿都不及这一草稿。 无法看真迹而看摹本。 朗读全文,圈出情感词,理解情感脉络并“画”出曲线图。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kuài jī guǐ chǒu xì qū chěng qǔ xì // //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春季的末一个月 高高的 全、都 映衬 酒杯 排列 旁边 乐器 繁盛 作诗 全、都 引来 深远高雅的情思 名作动,环绕 喝酒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暖和 用来…… 开畅、舒展 穷尽 实在 自然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