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4519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77302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吕祖谦 【情境任务】:设身处地,掩卷思之 任务一:穿越时空,自比观史评人 当郑国上下处于危难之际,作为一名正身处朝堂的普通官员,你会怎么做?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兵临城下 危在旦夕 腹背受敌 迫在眉睫 课文回顾 佚之狐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慧眼识才、心系国家、勇担责任 任务一:穿越时空,自比观史评人 当郑国上下处于危难之际,国君亲自来找你担当大任,你会怎么做? 烛之武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许之。 壮志难酬 深明大义 能言善辩 任务一:穿越时空,自比观史评人 当郑国上下处于危难之际,你作为国君,亲自来找属下出山,遭遇了冷落牢骚被拒绝,你会怎么做? 郑伯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礼贤下士、清醒理智、隐忍不发 虚心纳谏 人物形象 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慧眼识才、心系国家、勇担责任 善于决策、当机立断、见利忘义 清醒理智、审时度势 郑伯 佚之狐 秦伯 晋侯 深明大义、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怀才不遇··· 烛之武 任务二:对话先贤,学习论辩技巧 烛之武回到郑国后,很多人慕名而来请教他论辩之法,询问劝退秦军的原因,假如你是烛之武,如何耐心给大家答疑解惑?(提示:逻辑;语气;语言) 解读逻辑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坦言知亡,示弱 —陈之以害,动摇 —诱之以利,利诱 —引史为证,挑拨 —推测未来,离间 逻辑严密 层层深入 解读语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谦辞,放低姿态、示弱 敬辞,表尊敬,博得好感 称呼对比之下更显对秦伯的尊敬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一般表示上对下的恩惠,有意抬高秦伯地位。 秦、晋围郑 VS 晋侯、秦伯围郑 晋国主导 尊敬 解读语气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矣:感叹语气;也:陈述语气;焉:疑问语气 平和低缓,小心谨慎 谦卑恭敬,抑扬顿挫 高亢洪亮,坚决肯定 感叹可惜,略带感慨 感慨激昂,恳切劝告 人物形象 烛之武 辩士 勇士 志士 夜缒而出 只身赴敌营 敢于担责 国难当头 深明大义 机智善辩 心思缜密 不卑不亢 侃侃而谈 胸有成竹 洞若观火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 任务三:活用所学,共筑美好家园 如今祖国繁荣昌盛,但依然有一个孩子“小当归”———台湾,迟迟不愿归家,企图依靠外部势力进行独立。假如派你去劝解,请你模仿烛之武的论辩艺术,写一段两百字左右的文字给“小当归”,劝说他回归祖国。 任务三:活用所学,共筑美好家园 以史为例准备:①美国1776年7月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