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25北京丰台高二期中)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由此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A.淡化了血缘宗法制的影响 B.对地方控制由松散到严密 C.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 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2025江苏南通高二月考)为从“众口”之门察知祸福,周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汇集舆情资料的办法,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诗篇就是从国人中采集而得的,在施政过程中若发现舆情对自己不利就须改弦更张。由此可见,周朝 (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原始民主传统尚存 C.贵族等级体系解体 D.民众参与国家决策 3.(2025福建达标学校高二期中)西周时期主要实行分封制,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权力较大;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内部开始有了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变化,如晋、齐等国出现了县的设置;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制或县制,加强了君主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能够反映出( ) A.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 B.分封制在战国时期已无作用 C.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的主要原因 D.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渐进性 题组二 秦朝的政治制度 4.(2025四川德阳月考)秦以前,一般人均可自称“朕”。秦统一后,“朕”成为皇帝的专属自称,皇帝的命和令分别称为“制”和“诏”,其印章专称为“玺”,对皇帝的名字也要进行避讳。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凸显皇帝独尊 B.保证皇帝独裁 C.重建礼乐文化 D.宣扬皇帝功业 5.(2025河南新密高二月考)秦统一后,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丞相是百官之长,上承皇帝,下统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据此可知,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 A.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 B.说明执政大臣由世袭产生 C.加强了中央官员的权力 D.有利于提高国家管理效能 6.(2023辽宁葫芦岛协作校月考)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之后,丞相建议在地方遥远的燕、齐、荆楚等地立诸子为王。廷尉李斯却强调设置郡、县,方能永保天下安宁,并被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有助于( ) A.巩固政治统一局面 B.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 C.建立君主专制体制 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7.(2025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期中)秦朝对文书的行文规则、传送时效等都有严格规定,从撰写到传递、收发、保管,对文书处理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据此可知,秦朝( ) A.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B.加强对官员的逐层选拔 C.推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D.对边疆采取羁縻政策 题组三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8.(2024湖南部分校月考)下图是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结构图。据此可知( ) A.三公成为决策机构 B.行政体制分权成熟 C.中朝有效抑制相权 D.中央集权持续加强 9.(2025陕西宝鸡中学高二月考)唐初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时有争论,纷纭不决。故设政事堂先议定,然后奏闻。政事堂开会时推一人“执笔”,负责综合记录并掌握最后文字决定权,且执笔轮流充任。这体现了( ) A.专制皇权的独断 B.民主政治的尝试 C.三省机构的分工 D.国家治理的优化 10.(新考法·帝王对君主专制弊端的理性思考)(2025江西南昌高二期中)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