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风的观测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的观测是继热空气和流动的空气两课之后,进行的又一项稍有难度的天气现象的观测活动。 第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是从寻找风的存在开始的。 风的观测主要为了让学生们感受风,并指导学生知道风的方向和力量的不同。怎样寻找风?可以从很多自然现象感受到,也可以自己寻找观测到风的方法。 风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一段时间里风向会很不一样,所以,观测时,应该把一段时间里出现的次数最多的风向定为当时的风向。这是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一个大问题。那么对于每一次风向的最终判断,学生们可能也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很容易将风来的方向和风去的方向混淆在一起。烟、旗子等物体的飘扬方向是风去的方向,这和风向标指示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风力的不同。 在吹动纸条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们尝试在自己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凭自己的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纸条飘动的剧烈程度和吹出风速的关系,是推进学生对风的速度会产生不同风力的理解。 第三部分主要是为了对知识的引深。 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怎么做才能避免或是减少坏的一面出现的机率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物的好与坏各有什么不同,才能实现我们目的。 并鼓励学生对一段时间里风的情况进行观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 在知识上: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风的概念,对风这个词并不陌生,由于风对于学生生活来说也是非常容易理解,在课程中从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在能力上: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了如何进行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正确进行记录,并对数据、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所以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可以非常熟悉的完成记录。 在认知特点上:三年级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对自己充满信息,所以需要进行较多的肯定性评价,并且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拜托成人的欲望,所以在自控能力方面需要进行强化。 三、教学目标 1.单元的教学目标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培养学生研究空气、关心天气的兴趣。 2、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的作用和贡献。 (二)科学能力 1、初步认识模拟实验,初步具有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等对比实验的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比观察和观测记录的能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具有归纳、推理、分析、想象空气自然变化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1、知道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以及什么是气温。 2、了解热空气上升的利用、风和天气预报的常识以及一些常用的气象测量仪器。 3、学会观测气温,识别风向和风力。 2.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经历观测风向、风力的实验过程,识记风向和风力的定义。 能利用风向标、事物变化等确定风向,并了解风力的不同。 2.能力:对风的探究有深厚兴趣,能有意识地在平时对风进行观测。 3.情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四、教学准备 PPt 小纸条 风向标和风速计模型 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之前,大家先来猜两个谜语,幻灯出示谜语 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提问 设置情景, 第一个谜语复习空气的性质,第二个谜语引入新课,导入课题 提出 问题 1、你是怎么感觉到风的存在的? 2、每次刮风或不同季节的风,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3、风对我们有哪些好处与危害? 学生沉浸在兴奋中,并回答问题 (预设:学生会说通过云的运动,树枝的摇动等感觉到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