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卷(十)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2小题,共36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5·湖南开学考)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在西北荒漠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时,可选种沙棘 弗兰克氏菌能将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属于生产者 弗兰克氏菌与沙棘之间彼此有利,为互利共生的关系 在荒漠草原上放牧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2.(2024·河南安阳模拟)田螺通常摄食水中的浮游植物、悬浮有机碎屑及幼嫩水生植物等,也会摄食底泥中的腐殖质和细菌。冬季水温降至9 ℃或夏季水温升至30 ℃时,田螺会钻入泥层中越冬或避暑;春季水温升至15 ℃时,田螺会从孔穴中出来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水生植物、田螺和细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影响田螺环境容纳量的外界环境因素只有温度 调查田螺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田螺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 3.(2025·辽宁名校联考)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具有六个营养级 蛇在该食物网中共占据3个营养级,蛇与鹰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植物是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图中所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包括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2025·河北邢台开学考)卷叶螟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其主要分布在水稻上部,以水稻幼叶、茎秆纤维等为食,青蛙是卷叶螟常见的天敌。研究人员对某稻田中卷叶螟和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106kJ)。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种群 摄入的 能量 粪便中 的能量 同化的 能量 呼吸散失 的能量 X 卷叶螟 2 000 1 525 m 385 90 青蛙 42 30 12 n 4 卷叶螟10%~20%的能量被青蛙同化 表中的X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表中m和n的值因缺乏相关数据而无法得出 卷叶螟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均来自其自身的遗体残骸 5.(2025 ·广东揭阳名校联考)土壤微生物碳泵(MCP) 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获得有机碳,并以微生物残体及有机代谢产物的形式进入并稳定续埋在土壤中的过程。MCP 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可利用大气中的CO2进行MCP,土壤中的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参与CO2的固定 可利用植物进行MCP,植物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碳被同化后全部转化成微生物的有机碳储存起来 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土壤微生物群落中有机碳的来源和去向 相较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残体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例更低 6.(2024·福建漳州模拟)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一候萍始生”中浮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二候鸣鸠拂其羽”中布谷鸟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三候戴胜降于桑”中的食物链为细菌→桑→虫→戴胜鸟 以上现象说明环境因素变化会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7.(2024·四川一模)某生态学家在2006年~2012年间调查了某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情况,结果如表,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时间/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人均生态足 迹/(hm2· 人-1) 4.536 3 4.355 0 4.517 2 4.755 3 4.799 4 4.445 4 4.006 8 人均生态承载 力/(hm2· 人-1) 0.509 0 0.545 1 0.542 7 0.543 0 0.536 4 0.537 7 0.548 3 在7年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表现为下降—回升—下降 在7年间,该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在7年间,该市生态盈余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环境压力较小 创立生态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