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109

第二部分 单元检测卷(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含解析)高中生物学(鲁黑吉辽湘)--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09-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9175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生物学,名校,百强,减数分裂,高中
    单元检测卷(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1.A [染色单体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消失,因此图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有a、e,A错误;b为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核膜、核仁在d(末期)重新出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C正确;e为中期,该时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D正确。] 2.A [微丝是一种细胞骨架,与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运动有关,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合成,A错误;由题可知,非对称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时线粒体的不均等分配,细胞中染色体仍均等分配,B正确;由题可知,乳腺干细胞分裂过程中获得线粒体较多的子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的乳腺组织细胞,可能具有新的形态和功能,C正确;根据题意中“与乳腺干细胞相比,成熟的乳腺组织细胞代谢需要更多的能量”可知,不对称分裂中获得线粒体较少的子细胞则能更好的保持干细胞特征,D正确。] 3.C [由题可知,DNA损伤的染色体都被“隔离”到另一个子代细胞乙中,并倾向于发生细胞周期阻滞或细胞死亡,由此可知,DNA损伤可能会导致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A正确;该现象引起的细胞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不会引起炎症,B正确;“分配不均”降低了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死亡的发生,同样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C错误;DNA无损伤的染色体移向一个子代细胞甲,DNA损伤的染色体都被“隔离”到另一个子代细胞乙并倾向于发生细胞周期阻滞或细胞死亡,染色体“分配不均”可以保证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D正确。] 4.C [①→②过程主要是DNA分子的复制,复制结果是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的现象,A错误;②→③过程主要是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③→④过程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平均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眼虫无细胞壁,④→⑤过程中,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 5.B [根据题干信息“IAPs可以参与调节核因子NF-KB的作用来抑制细胞凋亡”可知,IAPs可以进入细胞核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A正确;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所以该物质的合成也受基因的控制,IAPs是一种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会内陷并与某些细胞器融合,如溶酶体等,形成凋亡小体,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凋亡抑制因子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D正确。] 6.C [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为4,所以图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甲时期细胞内一定存在染色单体,A正确;图乙中染色体数为8,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为4,所以图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该细胞的产生过程中经过了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正常情况下不会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甲时期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或2个a基因,C错误;图乙中染色体数为8,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形成过程中由于初级卵母细胞中发生了D和d基因的互换,因而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个D基因和1个d基因,D正确。] 7.B [细胞自噬的意义之一是使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B错误;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C正确;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