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433

【学霸笔记】高中语文同步周测4第二单元《基础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师版)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28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师,上册,必修,选择性,基础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单元
  • cover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周测4 基础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 (时间:60分钟 分值:68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34分) 1.(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史:虚饰,浮夸。B项贼:伤害。C项保:安定。 2.(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拙:不善于。B项当:在(某处、某时)。C项复:弥补,补救。 3.(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B项当:同“尝”,尝试。C项劝:鼓励。D项亡:同“无”。 4.(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学而》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是接近、靠近,与《谏逐客书》中“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就”含义不同。 B.《论语·颜渊》中“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是称赞、称许,与《诗经·静女》中“自牧归荑”的“归”含义相同。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意思是求取,与《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的“要”含义不同。 D.《论语·阳货》中“小子何莫学夫《诗》”的“小子”,与现在所说的“这小子真坏”的“小子”含义不同。 答案 B 解析 B项“含义相同”错。“自牧归荑”中的“归”同“馈”,意为“赠送”,二者含义不同。A项“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的“就”意为“成就”。C项“张良出,要项伯”中的“要”同“邀”,意为“邀请”。D项“小子何莫学夫《诗》”中的“小子”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现在所说的“小子”指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5.(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两句中的“圣人”含义相同。 B.“犹有大夫之相乱家”(《兼爱》)与“先齐其家”(《大学之道》)两句中的“家”含义相同。 C.“犹有大夫之相乱家”(《兼爱》)与“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大夫”含义相同。 D.“视弟子与臣若其身”(《兼爱》)与“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两句中的“弟子”含义不同。 答案 B 解析———犹有大夫之相乱家”中的“家”指“卿大夫的封地”,“先齐其家”中的“家”指“家族中的各种关系”,二者含义不同。 6.(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A项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B项副词,表猜测语气,大概/副词,表示反诘语气,难道。D项代词,此、这/连词,则、就。 7.(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譬如平地 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择善而从之 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⑦朝闻道,夕死可矣 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A.①/②⑤/③⑥/④⑦/⑧ B.①/②⑧/③⑥/④/⑤⑦ C.①/②⑧/③⑥/④⑦/⑤ D.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答案 C 解析 ①“君子”,名词作动词,成为君子;②“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③“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④“内”,名词作状语,在心里;⑤“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品德、行为;⑥“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⑦“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⑧“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 8.(3分)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③则所用之异也 ④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⑤自知者明 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⑦非不呺然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