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71435
【学霸笔记】高中语文同步周测5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儒家的立身之道》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师版)
日期:2025-09-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491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教师
,
上册
,
必修
,
选择性
,
群文阅读:儒家的立身之道
,
单元
周测5 群文阅读:儒家的立身之道 (时间:40分钟 分值:58分) 主题解说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传承至今,它对于中华儿女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文化”,也不仅仅是封建王朝用来管理百姓、巩固自己权位的“规矩代表”。儒家思想内含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素养”,里面有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内核,也有无数先辈为维系社会稳定、为实现“天下大同”而付出的努力。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道德伦理、家庭伦理、政治伦理、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价值观和指导意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材料一: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子路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以谏者为必听耶伍子胥何为抉目于吴东门?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舜耕历山而陶于河畔,立为天子则其遇尧也。伊尹,有莘氏媵臣也,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则其遇成汤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故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也,忧而志不衰也,此知祸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之深念独知独见。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刑戮固可也,又何官得治乎?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杂言》) 材料二: 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着皂衣,高冠,大叱,声动左右。子贡进问:“何人耶?”便提子贡而挟之。子路引出,与战于庭。有顷,未胜。孔子察之,见其甲车间时时开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登?”子路引之,没手仆于地,乃是大鳀鱼也,长九尺余。孔子曰:“此物也,何为来哉?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鳖、草、木之属,久者神皆凭依,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则为怪,杀之则已,夫何患焉?或者天之未丧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为至于斯也?”弦歌不辍。子路烹之,其味滋,病者兴。明日,遂行。(节选自干宝《搜神记》) 1.(3分)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以谏者为必听耶伍子胥何为抉目于吴东门? 答案 BEG 解析 句意:你认为聪明的人就是无所不知的吗?那王子比干为何会被剖心而死?你认为劝谏别人就一定会听吗?那伍子胥为何会被挖去眼睛挂在吴国东城门上?“乎”是句末语气词,应在B处断开;“以谏者为必听耶”与“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结构相似,故“以谏者为必听耶”单独成句,其前后即E、G两处应断开。 2.(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意思是在,与《〈论语〉十二章》中“勿施于人”的“于”词义相同。 B.鼎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这里指炊具。与《鸿门宴》中“人为刀俎”的“俎”词义不同。 C.疾学,指努力学习,“疾”与《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词义不同。 D.属,指类别,与《赤壁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阿房宫赋》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