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930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18辛亥革命(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1420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优化组合,名校,百强,纲要,中外
    小题精炼18 辛亥革命 (分值: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1897年,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通之象为平等”“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矣,通则仁矣”。1903年,革命家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据此,两人的主张(  ) A.反映仁人志士对救国道路不断探索 B.为进行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C.体现革命党人通过革命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D.说明民主平等观念已经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是中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其中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这表明(  ) A.清政府完成了教育近代化改革 B.清政府力图顺应近代工业化的潮流 C.清政府放弃了对儒学传统的坚守 D.清政府忽视基础教育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 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 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 4.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据此可知,(  ) A.封建帝制退出历史舞台 B.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5.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实质意义在于(  )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实现自由民主法治 D.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5·河北邢台开学考试)20世纪初,有立宪派人士称:从文化上看,“满、汉人等,殆皆同一民族”;明代与清代这二百多年来,只有君主的姓氏不同,但都是一家一姓的专制统治,国内生活的各族并无二致。这一言论主要针对(  ) A.边疆危机的频繁化 B.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C.革命派的民族主义 D.顽固派对立宪的阻挠 7.(2025·河北唐山期中)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  ) A.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C.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D.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8.(2025·四川雅安高三零诊)武昌起义后不久,湖北军政府根据《中华民国鄂军政府改订暂行条例》的要求成立了总监察处,规定其人员由“组织起义机关诸人共同推举”,其职责是监察军政府的用人和行政,同时有权监察都督。这些规定(  ) A.反映了革命党人的政治愿望 B.推动了监察权的有效落实 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D.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9.(2024·河北石家庄调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孙中山说道:“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惟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余亦不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这部法律的颁布(  ) A.反映了政党政治的要求 B.意在防止北洋军阀当政 C.维护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D.旨在维护民主共和体制 10.(2025·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