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4501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299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西省,1月,答案,试题,历史,期末
  • cover
榆次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下午2:30—3:45。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 本题共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它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突破近代以来“始争终让”“保守平局”的历史局限,开创了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决定自己命运的敢于抗争的先河,并对中国整个外交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指的是(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B.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抗战期间废除领事裁判权 D.李鸿章在马关与日本谈判 2.1926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并渐次发展工作群众的武装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B.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 C.掌握了国民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蔡元培在《整顿北京大学的经过》中说道:“(民国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这一举措体现了当时( )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道德 4.1920年初,北京一些革命知识分子,曾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调查他们悲惨的生活状况;邓中夏等到长辛店向铁路工人作革命宣传;陈独秀等人在上海也到工人群众中进行发动和组织工作。这些举动(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7.“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8.“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指出了鸦片战争结果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9.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10.某初二同学在复习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调整,此复习内容涉及的调整旨在( )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偶然性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