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6153

5.1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第1课时(共26张PPT) 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9-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51618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6张,必修,选择性,生物学,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壹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叁 从细胞和器官水平说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贰 解释生长素的分布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 肆 掌握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运输方式和分布 生物学现象 ———植物的向光性 一枝红杏出墙来 放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 思考1. 图中植物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思考2. 可能是哪种环境因素刺激引发了植物的形态改变? 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发现生长素的?生长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生长素有什么作用? 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某些部位合成,然后运送到其他部位,在很低浓度下即可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小分子有机物 达尔文 鲍森·詹森 拜尔 温特 其他科学家 19世纪末 1913年 1918年 1926年 1934-1946年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达尔文 (1)实验材料:金丝雀虉(yì)草的胚芽鞘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叫作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胚芽鞘 胚芽鞘 第一片叶 种子 一、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2)实验过程及结果 (2)实验过程及结果 向光弯曲生长 不弯曲不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①和②对照说明: 。 ③④⑤对照说明: 。 幼苗的向光性与幼苗尖端有关 感光部位是苗尖端,而不是苗尖端下面 达尔文 证实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感光部位是尖端,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部 推测 当幼苗暴露在单侧光下,苗尖端产生一种影响,并向下传递,引起下部发生弯曲,即向光弯曲 达尔文对向光性的 达尔文对向光性的解释 疑点一: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 疑点二:尖端的“影响”为什么会引起尖端下部弯曲生长? 实验结论: 2.波森·詹森的实验(1913年) 问题一:这种“影响” 是什么? 明胶块 云母片 琼脂: 是海藻的提取物,溶于热水,再让其冷却得到 物质可在琼脂中扩散而性质不变。 云母片: 常用作电器绝缘材料 物质不能透过云母片扩散。 明胶 资料补充 2.波森·詹森的实验(1913年) 培养一段时间后 培养一段时间后 弯曲生长 不生长 不弯曲 明胶块 云母片 物质可在明胶中扩散而性质不变 物质不能透过云母片扩散 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明胶传递给下部,这种影响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 实验结论: 问题二:若尖端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从尖端传递给下部,为什么会引起尖端下部弯曲生长呢? 3.拜尔的实验(1918年) 思考 1.为什么要把尖端放置在一侧? 2.实验为什么设在黑暗条件下? 3.达尔文实验中的单侧光可能起什么作用? 使影响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 排除光照的影响 使影响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 幼苗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 实验结论: 达尔文的推测 疑点一: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 尖端的“影响”为什么会引起尖端下部弯曲生长? 波森·詹森的实验 拜尔的实验 结论:这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 结论: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初步证明幼苗(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 , 这种物质的 造成了幼苗的弯曲生长。 化学物质 不均匀分布 4、温特的实验 温特首先将燕麦幼苗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后,移去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 他推断尖端中的化学物质会扩散到琼脂中,那样就可以用这种琼脂块代替苗尖端。 4.温特实验 推测: 尖端的化学物质会通过扩散进入琼脂中,可以用这种琼脂块代替幼苗尖端进行实验。 结论: 温特的实验证明,燕麦幼苗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幼苗生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