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性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 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后赴广东查禁鸦片,豪言“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他”是( ) A. 林则徐 B. 陈化成 C. 左宗棠 D. 关天培 2. 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A. 对清政府的失望 B. 反抗侵略的决心 C. 变法维新的思想 D. 反帝救国的主张 3.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你指出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可能与下列哪国有关(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5. 曾经是中国宝物的圆明园十二兽首都流散到国外,目前已经有7个回归中国,不过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不明。导致这些宝物被迫离开故上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6.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自(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明定国是”诏书 7. 据下图,可以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 ) A.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 领导农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D.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8. 徐中约曾这样评价洋务运动:“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B. 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C. 实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 D. 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抵制 9.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 A. 丰岛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10.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1. 如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甲午战争,我们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挑战,另一边也逐渐缓慢地开始反思。”19世纪末,这种“反思”演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武昌起义 D. 新文化运动 13.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二次革命 D. 护国运动 14. 1949年2月3日,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