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7549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2064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9月,试卷,语文,考试,高考模拟,第一次
  • cover
射洪中学高 2023 级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2 分) (一)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5 题。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 中华民族在早期也同样处于蒙昧状态, 相信有超自然因素的 存在, 相信神灵掌控着人世的一切。中国最早的 朝是夏 朝, 从现存的夏文化遗址中,我们可以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当时的人们对超自然因素的顶礼膜拜。对超自然因素的崇拜,一开始是在“万物有灵”信念的驱使下进行的, 后来, 随着思维的发展, 人们又比照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为神灵编排等级,认为宇宙间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 它统治着天上和人间的一切。这个至高无上的神被称为“ 帝” 或“上帝”。后来,夏 朝被商 朝取代,在商 朝留下的文字中,已经出现了“帝”“上帝”这样的名称。商代人认为“上帝”不但管理天 上事务,也管理人间事务。商 是“受命于天”的人间最高统治者,代替“上帝”管理人间,因此被称为“天子”。在商代人的心目中,上帝高高在上,它对人间发号施令, 管理万民, 却不屑于听取民众的呼声。这样的天人关系是单向的。上帝决定人事, 人的行为不能影响上帝,上帝对人类降下的奖赏或惩罚与人类自身的行为毫无关系。 商 朝是被周 朝取代的。商 朝后期,统治者纣自恃天命在身,肆行无忌、暴虐无度,引起民怨,最终导致周武 率军讨伐,推翻了商 朝,建立了周朝。但是,周的统治者感受到的并不全是欣喜,他们对商 朝的覆灭产生了困惑:从国家实力来看,商是大国,周是小邦;从地理观念来说,商位于天下之中央,周偏处西隅;更重要的是,从人与天的关系来论,商“受命于天”,商 是代天理民的,在这种情况下, 周何以能取代商 难道天命还能转移吗 这些理论问题如果不思考清楚, 周 朝又如何能够确保自己的长治久安! 在武 伐纣关键的牧野之战中, 周朝统治者利用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推翻了商朝的统治。鉴于这一事实,周朝统治者意识到了民众力量的重要性。商朝士卒的倒戈,改变了天命,这表明天不是高高在上、与人世隔绝的,它会顺从民意。武 能够推翻商纣,是因为商纣的暴虐行为导致了民怨,上天顺应民意,将天命由商纣转移到了武 身上。周朝统治者对周之所以能够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的思考, 导致了中国传统天命观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结果是天人感应学说的诞生。 天人感应学说认为, 天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它与人有互动, 通过观察人间君主执政措施的优劣, 对之进行相应的褒扬或惩罚。天对人间君主管理国家的措施不满意时, 会通过一些异常现象来告诫君主,比如日食、月食、飓风、地震,等等。西汉董仲舒对天人感应学说作过系统的阐释,他提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天人感应学说在春秋时期已经很流行了。它成了约束君主行为的一种思想武器, 在这种武器的震慑下,君主很少敢于公然以“予命在天”作为饰非拒谏的借口而肆行无忌。相反,有些聪明的君主还以此为借口,塑造自己敬天爱民的形象。历史上,那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春秋 霸”之一的楚庄 就曾经这样做过。楚庄 当政期间, 有几年风调雨顺,“ 天不见灾,地不见孽”,这本是值得庆幸的, 他却为此跑去祈祷山川, 说老天爷是否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