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7631

5.2《边城》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608947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时代镜像—以未庄、茶峒为镜,探寻人性之丑、美 《阿Q 正传》和《边城》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梳理选文内容,体会小说描绘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性美。 2.比较《阿Q正传》与《边城》写法上的区别。 3.理解不同风格的小说,殊途同归的写作意图。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阿Q正传》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朝花夕拾》《野草》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在作品中尽力描绘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 《边城》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边城》成书于1934年4月,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 【边城不“边”,淳朴依然】 【梳理选文的情节内容】 第三章 · 湘西过端午的风俗 第三个端午节:边城赛龙舟 第四章 · 翠翠与傩送的相遇 第一个端午节:美丽的邂逅 第五章 · 翠翠与天保的见面 第二个端午节:意外的相识 第六章 · 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 第三个端午节:甜美的心事 读完《边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欣赏青山绿水的风景美 感受纯朴真挚的人情美 品味古朴和乐的民俗美 风景美 民俗美 人情美 风景美 找出文中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想一想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什么特点? ①“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②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③勾勒出边城朦胧神秘自然恬静,如田园牧歌式的桃源风景。 例如:31页,14段 ①突出湘西小镇自然环境的优美,同时也暗示这里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 ②以景物来衬托人物。以这样优美的环境来烘托在生活着的人们的纯洁和善良。 风景美 作者为何要使用这么多笔墨描写自然环境呢? ③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翠翠、傩送、祖父、天保等形象非常的鲜明突出。 ①内容上,突出湘西小镇地处偏僻、民风淳朴、安定祥和的社会风貌。 ②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下面故事的展开提供叙述背景,让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具合理性。 风景美 作者在第三章一二段笔墨描写社会环境有何作用呢? ③主题上,通过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与都市文明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了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民俗美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找出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相关风俗活动的描绘,品味古朴和乐的风俗美。 民俗美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 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两个 新年却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 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到了十五夜 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 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P35,49段 中秋、过年 民俗美 端午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