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77743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8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统编
,
五年级
,
下册
,
古诗
,
三首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这首诗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为主题的《古诗三首》里的第二首,此诗放在中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呈上,体现在这首诗前两句的写景,与《从军行》中的前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启下,则体现在本诗所表达的对人民深受苦难经历的折磨的同情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的情感,与下一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表达的收复失地后喜悦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这节课在本教材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仞、岳”等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通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朗读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和朗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词;完成预习单;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唤醒诗意 1.爱国诗导入 (1)出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学生齐读。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是谁说的呢?你知道这句话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情感吗?你们还积累了哪些爱国诗句呢? (3)老师出示几句有名的爱国诗,学生齐读。 师导入:不同的诗句,却饱含了作者相同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人陆游,去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知诗人 (1)关于陆游,你有哪些了解呢? (2)学生拿出预习单提炼关键词,用精炼的语言介绍陆游。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陆游的古诗,请同学们齐读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解诗题。 (1)咱们今天这首诗的题目有点长,应该怎么把它读好呢?哪位同学想来试一试? (2)你为什么这么读呢?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时间、地点、事件) (3)学生再次齐读诗题。 (4)师小结: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将要天亮的时候,他索性走出那道篱笆做成的门,迎面吹来习习的凉风,诗人深有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5)面对此刻的陆游,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过渡:是啊!微凉的秋夜,本是睡觉的最佳时光,可诗人却彻夜难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这首诗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开声读一读这首诗,开始吧。 【设计意图】从爱国诗入手,创设语境,唤醒诗意,引导学生结合陆游的简介,体会作者身上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 二、反复朗读,催化诗意 1.初读正音:请几位学生读古诗。 2.划分节奏:师生合作划分节奏线。 3.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个人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催化诗意,在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三、体会内涵,点燃诗意 (一)品读诗歌前两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诗歌前两句,结合注释,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汇报) 2.师过渡:在刚刚这位同学描绘的画面中,有祖国的名山大川,这条“大川”指的是什么呢?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3.“名山”指的是哪座山呢?华山的别称指的是什么?你们对岳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4.现在我们对黄河和华山有了一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一)及参考答案(2025-11-14)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阶段性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2025-11-14)
2025~2026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期中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2025-11-14)
2025-2026学年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二)及参考答案(2025-11-14)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性练习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2025-11-1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