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9692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单元素养测评卷(含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1-0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7136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化学
    单元素养测评卷(四) 1.D [解析] 甲不是原电池,故A错误;甲中锌棒直接与稀H2SO4接触,发生化学腐蚀,乙中构成了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的速率加快,因此正极放出氢气的速率增大,故B错误;甲不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锌移动,故C错误;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构成了电流通路,盐桥既可沟通两方溶液,又能阻止反应物的直接接触,迅速平衡电荷,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提高电池效率,故D正确。 2.C [解析] 在海水中,a上没有气泡,可能发生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发生金属的吸氧腐蚀,故A错误;钢铁桥墩与外加电源正极相连,会加速Fe失电子,加速腐蚀速率,故B错误;阳极为活性电极铜,铜失电子,阴极上水放电生成氢气,电池总反应为Cu+2H2OCu(OH)2+H2↑,故C正确;锌与硫酸铜溶液直接在左侧反应,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电流,故D错误。 3.D [解析] 锌比银活泼,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银不反应,则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Zn作负极,Ag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故选D。 4.D [解析] 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负极上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着导线流向正极,通入助燃物的一极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A极通入燃料、为负极,B为正极,A错误;电解质溶液中没有OH-,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C-2e-H2O+CO2,B错误;电池工作时,C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A移动,C错误;电极B为正极,正极为氧气得电子并与CO2结合生成C,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D正确。 5.D [解析] 一般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电极a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所以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小于b减少的质量,A错误;由于b极上锌失电子为负极,盐桥中阴离子向b极移动,B错误;Fe作负极,C作正极,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a→ →b,C错误;I-失去电子生成I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则b极附近溶液变蓝,若开始时增大FeCl3溶液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则b极附近溶液变蓝的速率加快,D正确。 6.D [解析] X极是氨气变为氮气,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为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该装置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X为负极,Y为正极,则Cl-向X极移动,故C错误;负极是氨气变为氮气,正极是硝酸根离子变为氮气,2NH3~N2~6e-,2N~N2~10e-,电路中流过3 mol电子时,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7.92 L,故D正确。 7.B [解析] 装置①中闭合开关后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装置②中,闭合开关后,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溶液A为硫酸锌溶液,铜为正极,溶液B为硫酸铜溶液。闭合开关K1时构成原电池,Zn电极质量减小,断开开关K1后,装置①仍然发生置换反应,Zn电极表面产生铜单质,质量减小,A正确;若溶液A为CuSO4溶液,溶液B为ZnSO4溶液,闭合开关K2不能构成原电池,小灯泡不能发光,B错误;装置②中,Zn无法与Cu2+接触,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更高,C正确;负极锌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正极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盐桥中Cl-向负极移动,K+向正极移动,故装置②溶液A中生成ZnCl2,溶液B中生成K2SO4,D正确。 8.B [解析] 区域①采用的是牺牲阳极法进行防腐,在防腐过程中镁块不断损失,需要定期更换,故A正确;管道1是正极,镁块是负极,正极电势高于负极,故B错误;由图可知,区域②采用的是外加电流法,故C正确;区域②通入保护电流使管道2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0,故D正确。 9.D [解析] 据图可知,CO2得电子生成甲烷,故b为负极,a为正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8e-+8H+CH4+2H2O,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2H2O2CO2↑+7H+。据分析可知,左侧电极为阳极,右侧电极为阴极,H+从阳极区通过离子交换膜到阴极参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