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1 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 (1)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是央视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让我们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我们跟着“书本放行团”一起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东临碣石,领略曹操《观沧海》中“ , ”这两句所描绘的生机盎然的草木秋景,我们西往渭城,感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 ”这两句所营造的洁净清新的离别氛围,我们南极潇湘,探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这两句所呈现的水波壮阔的洞庭湖景。 (2)“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古诗文也常用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木兰诗》中“ ,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2.默写。 (1)景中寓理是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手法。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和王安石《元日》中的“ , ”都蕴含了新旧事物交替的哲理。 (2)在我国古诗文中,“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美学符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表现出作者追求老幼幸福的桃源梦;李白《行路难》中的“ , ”映照出诗人追慕贤君赏识的仕途梦;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 , ”折射出词人追寻理想境界的蓬莱梦。 3.请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文原句 (1)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高度颂扬了守边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 , ”来形容自己在蜀汉面临困境时挺身而出,担当使命;陆游在《示儿》中用“ , ”两句表现出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期盼。 (2)诗言志,诗抒情。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 , ”描绘了塞外大漠雄奇的异域之美;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 ”怀古伤今,表达对世事巨变的感慨。 4.默写。 (1)读经典诗文,赏自然美景。“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早春莺歌燕舞,美不胜收;“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荷花娇艳盛开,蔚为壮观;“ , ”(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林中草茂花繁,令人陶醉。 (2)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 ”,运用了文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则运用了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看棋烂柯的典故。 5.默写。 阅读古诗文,我们要读懂其中的“酬唱送别”之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① , ② ”写山势回环,道路曲折,马蹄印迹成行,表现了诗人对武判官的依依不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③ , ④ ”明写春景,暗寓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元二的惜别情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⑤ , ⑥ ”借一轮明月寄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关心和同情。 阅读古诗文,我们要读懂其中的“亲近山水”之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⑦ , ⑧ ”描绘出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美景,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⑨ , ⑩ ”从嗅觉和视觉角度对山间春夏之景进行描绘,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意可见一斑。 6.默写 (1)古人的乐观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热爱生活的智慧。李白才学难展,仍坚信“ , ”(《行路难》其一);陆游罢官宦游,却乐观写下“ , ”(《游山西村》);郑燮一生坎坷,仍借竹表达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 , ”(《竹石》)。 (2)仁人志士常以诗词明心,彰显高尚情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 , ”展现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用“ , ”表明自己虽辞官但仍心系国家的奉献精神。 7.默写。 忆往昔,古人观景写诗言情。陆游游山西村,写下“ , ”(《游山西村》),道出出路难觅之际发现新天地时豁然开朗的欣喜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