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2365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2095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历史,答案,扫描,试题,考试
    不知仍纸上之陈”,且凝题中有错字,“题既误矣,岂有佳文战…举-一以概其余,知各省之发策 问时务者大都不过尔尔也”。这可以印证() A.讲求新知成为社会风尚 B.废止八股遭到保守势力反对 C.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变革 D.学堂选官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15.清咸丰初年,“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戊戌变法 前后,相当部分的朝廷宜员则认为国家的自强之道、时局要事在于办学堂、设银行、筑铁路、开 矿政、立报馆等。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B.自强求富主张得以实现 C、维新思想深入人心 D.洋务企业退出历史舞台 16.1920年,教育部训令:国民学校各科教科书改为白话文语体。这标志白话文运动取得明显效果。 1925年,教育总长章士钊等人谋划将白话文从中小学课本中驱除出去,因遭到鲁迅等思想文化 界人士的强烈反对,未能付诸实施。章士钊等人此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革命的深入 B.民主思想的活跃 C.北洋政府的腐朽 D.教育革新的推行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北魏为解决“地有余利,民无余财”的问题,推行均田制,一方而肯定耕者对现有耕地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让无地农民有权耕垦荒田。均田制的推行,使无主荒地与无地农民相结合,北方的自耕农大 为增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摘编自《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西魏北周时,宇文泰置府兵,募百姓充之,使地主武装逐步中央化。隋唐兵制,多袭北周旧制。 府兵之制,无事耕于野,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隋唐府兵,虽未为最理想之 制度,而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与府兵制度之范行有关。 一摘编自《府兵制度考释》等 材料三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大要有三:学馆生徒,州县乡贡,皆升于有司 而进退之:科目有明经、进士等岁举之常选: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进士为时所尚 久矣,是故俊才实在其中。缙绅虽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一熵编自《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至唐初制度建设的主要创新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制度沿革与隋唐国家治理的关系。(8分) 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3世纪末,掐丝珐琅工艺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中国工匠立足于青铜器工艺基础,在造型和 色彩上融入丰富的传统元素,创制了铜胎掐丝珐琅器,成为宫廷御用品。明景泰年间,工匠依据皇帝 的喜好改进工艺,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珐琅器制作出现第一次高峰,且珐琅器多以蓝色釉 料为主,后世递称其为“景泰蓝”。清乾隆时期,宫廷景泰蓝制作达到巅峰,嘉庆时近浙衰退,道光 之后几近绝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泰蓝工艺得到恢复和发展,景泰蓝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20世 纪90年代以后,景泰蓝工艺有了极大的提升,其应用也扩展到旅游纪念品、时尚文创、私人订制等 方面,并频繁作为国礼出现在外交活动中。2006年,景奉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一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景泰蓝兴盛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景泰蓝功用的演变,并阐述景泰蓝发展的历史启示。(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糖业由盛转衰,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1898年,户部 建议江西等“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 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预备回国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罢。1929年,中国企业家发起 国糖保护运动,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