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129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11-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23331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编版,统编,历史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当婆罗门做伪证时,只判处流放;而当后三个种姓的人做伪证时,既要缴付罚金,又要处以流放。这一规定(  ) A.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说明婆罗门掌握世俗统治权 C.深受罗马万民法的影响 D.有利于维护既定的等级秩序 2.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桑奇大塔,查找搜集了关于“印章文字”的资料,而且通读了描写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文学作品。该文明(  ) A.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B.以金字塔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 C.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 D.推动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地区 3.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从中可得出,该书(  )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 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 D.是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 4.季羡林说:“不能否认孙悟空与《罗摩衍那》的那罗与哈奴曼等猴子的关系,那样做是徒劳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中国作者在孙悟空身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这一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 A.古代中印文化有着相同的历史传统 B.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C.《罗摩衍那》与《西游记》成书于同一时期 D.佛教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 5.日本在借鉴中华文明时,学来儒家学说,但保留了本土的神道教。以唐都长安为榜样,在奈良和京都先后建立新的京城,但无论寺院、楼阁、神龛或庭院,都确实无误地具有日本本土特征。这反映了(  ) A.日本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B.中华文化深刻影响日本 C.中日文化交流由来已久 D.日本在借鉴中保留特色 6.13世纪时,越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喃字,它是将两个汉字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新字。越南民间口语文学广泛使用喃字,但文人、贵族大多都轻视喃字。由此可见,当时越南(  ) A.文化呈现分层特点 B.民族文化发展迅速 C.民间抵制中华文化 D.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7.考古学家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的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也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8.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在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其中对众多女子都有花语隐喻其生平,这与中国哪部经典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三言二拍” D.《红楼梦》 9.在印加帝国首都蒂瓦纳库城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 A.虔诚的宗教信仰 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 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10.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  )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11.“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