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云南省初中毕业考试(中考)语文试题模拟练习卷2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寻常的一花一木背后,都承载(zài)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诗经》的时代开始,草木就用于起兴和借喻,被历代文人赋予各种各样的寓意和象征。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每一回出现的植物种类都超过10种以上。曹雪芹善于以花喻人:宝钗是牡丹,湘云是海棠,探春是杏花,黛玉是木芙蓉。这些花木与人物的地位、性格、气质乃至命运一一 ,且都能在前代的诗文中找到依据。 文学之外,作为先民衣食和医药的 ,植物又与中医、农业、园艺、民俗乃至文明交流等诸多领域都 。蒌蒿(gāo)传说可解河豚毒,“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其实是一道绝顶美食。“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蓼蓝曾是我国重要的染蓝植物,而它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部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史。“分(fèn)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独许染家知”,鸭跖草染成的颜色既青且轻,所以古人用来画灯,由它制成的胭脂(zhī)名叫“夜色”。 如果以某种植物作为考察对象,将它在历代典藉中的资料加以梳理,便会发现身边一株不起眼的野草,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一首诗,并由此进入传统文化的一个媒介或窗口。你会发现经由植物重新编织起来的,是一个姹紫嫣红、古典诗意、 的世界。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zài) B.蒿(gāo) C.分(fèn) D.脂(zhī)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赋予 B.兴衰 C.典藉 D.姹紫嫣红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照应 根源 一脉相承 津津有味 B.照应 来源 一脉相承 妙趣横生 C.对应 根源 息息相关 津津有味 D.对应 来源 息息相关 妙趣横生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义重复 B.成分残缺 C.搭配不当 D.语序不当 2.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 , ; ; 。这就是,每六十年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奇观。 ①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 ②有时逢太阳将落,余晖会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 ③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 ④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 ⑤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换 A.③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②③⑤④ 3.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九(3)班将开展“青春逢盛世,奋斗当自强”的主题班会,为此班长写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古时文人路,生不逢时多。”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① , ?”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与无奈。但命运虽不济,他们仍能自强不息。“② ,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沧海扬帆执着追求理想的自强不息;“③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凭借美酒重振精神的自强不息;“④ ,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兼济天下的自强不息;“⑤ , ———(《水调歌头》),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予普天下人美好的祝愿的自强不息;“⑥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即使年迈苍老依旧报国之心不减的老而弥坚的自强不息;如今,我们青春逢盛世,更应持“⑦ , ———(李商隐《无题》)的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奏响时代强音。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4.近日,学校开展“弘扬敬老美德,当新时代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你所在的小组将去附近一所敬老院,请你参加下面的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