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直至成诵,能主动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和特点鲜明的景物描写语句。 2.引导学生从简洁凝练、生动传神的语句入手,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3.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同题材作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由浅入深地探究作者寄托在山水间的情思感悟。 【拓展资源】 《龙雪山》《小窗幽记(节选)》《王子猷雪夜访戴》 【课型及课时建议】 组文阅读课 2课时 第1课时 课内自主阅读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直至成诵,能主动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和特点鲜明的景物描写语句。 2.引导学生从简洁凝练、生动传神的白描式写景语句入手,尝试探究作品的深层内涵。 【课型】组文阅读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大名亭”,醉翁亭的山水之乐、陶然亭的闲适之情、爱晚亭的红叶之美,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湖心亭,因一场大雪更添了几分诗意与孤绝。让我们循着张岱的脚步,去西湖赴一场湖心亭的雪中之约吧! 活动一:指导学生破译文言密码———积累文言实词 (一)自主解码,小组互助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用符号标出翻译中的疑难之处,小组互助,尝试破解。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迁移法—聚焦“绝”字 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如何来判断词义? (1)联系旧知: “哀转久绝”的“绝”———停止、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的“绝”———极、非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与世隔绝 “往来而不绝者”的“绝”———断绝、中断 (2)迁移推断:“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结合“人鸟声”的语境,与“哀转久绝”的“绝”意思相近,译为“消失”(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3)小结:“绝”的常见义项:消失;极、非常;与世隔绝;断绝 2.组词法———解读“强”字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如何来解读词义? (1)组词:勉强、强行、竭力 (2)结合语境:作者本无意饮酒,却因偶遇知音而“强饮”,这里“强”译为“尽力、竭力”更贴切,既体现了作者的礼貌,又暗含偶遇的欣喜。 (三)全员通关 师生共同梳理全文翻译,确定重点实词的含义,确保文意疏通。 活动二:引导学生简记“雪夜日志”———概括主要内容 假如你是张岱,在雪夜游览湖心亭后,会在“日志”里简要记录哪些信息?请用两句话概括(提示:时间、地点、经历、遇见的人)。 参考示例: “我”在崇祯五年十二月的一个大雪夜独自去湖心亭看雪。在亭中遇见两位金陵人,一同喝了三杯酒后告别。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寻“雪景之美”———赏析写景佳句 关注写景角度 大声诵读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二)品读隽永景语 1.学生速读全文,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的写景句,小组分享并说明理由。 (多数学生会聚焦“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品读,体会原文语句的妙处。 【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改】“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原】“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只、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教师明确:“天与云与山与水”突出天、云、山、水连为一体,上下一色,浑然难辨,展现天地的辽阔宏大。 “痕、点、芥、粒”几个量词,使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如同一幅淡墨山水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侧面表现此时大雪茫茫、天地素洁,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张岱这几句描写变成一幅画的话,你觉得哪一幅的风格更合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