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2.2运动与相互作用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C D C D C B B B C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A、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篮球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篮球在空中作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故B正确; C、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0,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篮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时,篮球对手也有反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C。 2.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故A错误; B、物体运动,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故B错误; C、不受力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3.解: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来突然全部消失, 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向上运动。 故选:C。 4.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采用了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先实验再推理;图丙中有空气阻力,图甲中没有空气阻力,所以先是丙再是甲,而图乙中,是推理得出了在无空气阻力和无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丙、甲、乙。 故选:D。 5.解:A.由图丙知,0﹣6s物体的路程为零,说明0﹣6s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平衡;由图乙可知0﹣6s时拉力为20N,则摩擦力大小也为20N,故A错误; B.由图丙可知,6﹣12s,s﹣t图像不是直线,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12﹣l8s,s﹣t图像为直线,由图乙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40N; 6﹣12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但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40N,故B错误; C.由图丙可知,12﹣l8s物块运动的距离为s=9m﹣3m=6m,运动的时间为t=18s﹣12s=6s,速度为,由此可知,6﹣12s时间段的最高速度是1m/s,所以t=1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1m/s,故C正确; D.若在t=16s时撤去F,由于物块受到摩擦力,所以物块将做减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6.解:由题意可知,乙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 当将小球压缩至丙图时,弹力大于重力,若撤去力F,则小球会向上做加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时,弹力等于重力,此时速度最大,再向上运动时,向上的弹力小于向下的重力,则小球向上做减速运动; 小球离开弹簧后受向下的重力而做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A、由上述分析可知,从撤去力F到小球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小球先加速后减速,故A错误; B、小球到达A点速度为零,但此时受力不平衡,所以不是平衡状态,不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在乙图位置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故C错误; D、撤去力F,小球从开始上升到乙图位置的过程中,向上的弹力大于向下的重力,但弹力减小,由F合=F弹﹣G可知合力减小;到乙图位置时,弹力等于重力,则合力为零;从乙图位置到达到甲位置的过程中,向上的弹力小于向下的重力,但弹力减小,由F合=G﹣F弹可知合力增大; 由此可知,小球离开弹簧前,其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7.解:AB、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可能有运动的趋势,可能没有运动趋势。当物体没有运动趋势时,水平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