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他在《自题小像》中用“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民族的深爱, 还曾在《自嘲》中用“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道出自己的人生写照。 他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为大众发出撩亮的呐喊。他关注“不幸的人们”, 给予他们极大的同情;他关心青年, 常以自己的言行【甲】_____ 他们。他知识渊博而为人正直, 曾在北京大学任教, 带领学生们徜徉在小说世界, 谆谆教导令学生受益匪浅, 旁听者挤满了教室。1925 年, 他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1926 年, 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 他写文章【乙】_____ 暴行, 遭到当局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 《朝花夕拾》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虽然近百年过去了, 他笔下的“朝花”仍在每个人心中绽放, 抚慰着一代又一代人芜杂的心绪。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被誉为“民族魂”, 有了他, 人们的心就有了着落。 ①对于敬仰他的人来说, 他是冲破黑暗的豪杰, 如长夜中指示方向的火把。②对于他所批判的其他文人来说, 他是个强势而清醒的人, 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虚伪和软弱。③有人说他是爬上桂花树寻蝉蜕的稚子, 有人说他是四处为父亲寻稀奇古怪的药引的孝子, 有人说他是专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的汉子……④他是谁?他是周家的长子, 更是集倔强的斗士、冷峻的批判者、伟大的精神导师于一身的“大先生”———鲁迅。 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作出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徜徉”的“徜”应读“tǎng”。 B. “谆谆”应读“dūn dūn”。 C. “绽放”的“绽”应读“dìng”。 D. “着落”的“着”应读“zhuó”。 2、 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因为表达的是“(声音) 清晰响亮”的意思, 所以“撩亮”字形有误。 B. 因为表达的是“(学识) 深而且广”的意思, 所以“渊博”字形有误。 C. 因为表达的是“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的意思, 所以“心绪”字形无误。 D. 因为表达的是“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的意思, 所以“蝉蜕”字形无误。 3.填入文段中【甲】【乙】两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鼓吹 【乙】倾诉 B. 【甲】鼓舞 【乙】倾诉 C. 【甲】鼓吹 【乙】控诉 D. 【甲】鼓舞 【乙】控诉 4.有同学对文段中的“大先生”一词的内涵不太理解, 查阅了资料, 发现“先生”一词的主要解释有: ①老师;②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尊称有身份、有声望的女性) ;③ < 方> 医生。请你结合文段内容, 帮他选出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 ) A. 救死扶伤的神医 B. 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C. 受人敬仰的老师 D. 在革命、思想、文学方面都有着崇高地位的人 5.文段中的①②③④句, 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同学们结合文段搜集了书法作品并进行了赏析, 其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属于草书, 结构简省, 笔画连绵。 B. 【乙】属于隶书, 布局疏朗, 中正典雅。 C. 【丙】属于楷书, 形体方正, 笔画平直。 D. 【丁】属于行书, 行云流水, 潇洒飘逸。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我读鲁迅的高洁, 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 他从不屈服, 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甲】我读鲁迅的坚韧, 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对不公之事, 他深恶痛疾;我读鲁迅的奉献, 他为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 三改志愿, 一生笔耕不辍。【乙】鲁迅先生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才情, 更有作为文学家的魄力。“正人君子”之流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为了唤醒“沉睡”的人们, 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鞠躬尽瘁。 7.【甲】处画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