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9465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57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九年级,上册,单元,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cover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教学目标】 1.诵读,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习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目标二 教学难点: 目标一 【激活思维】 课前播放《松花江上》渲染气氛。 屏幕上展示鲁迅的画像。 师:看屏幕,这是谁?(鲁迅)(板书作者) ,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一直用自己的笔做武器,同敌人进行着斗争,他的杂文更是素有“投枪”“匕首”之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先生的杂文,去听一听他的声音。念一下题目(生念,师板书)。 【活动任务】(屏显,齐读) 1.诵读,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习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写法。 【活动一:初读,走进文本】 师: 读是学习语文永远的法宝,下面,找个同学来朗读课文,大家注意一下字音和情感。 生朗读,读完后找生评价。 【活动二:再读,读出情感】 若生一开始朗读时,读得很好。 师:来,你来告诉大家,你怎么能读这么好? 生回答完后 师:看来,大家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了。并提示注意背景。 若生朗读不是很好 师:其实要想读出情感,你觉得我们还需要点什么资料?这里是为了引导学生看背景。并让生在课本中找出背景。然后,屏幕展示蒋介石的“三日亡国论”。 师:看了这些材料以后,你的心情如何? 引导生体会鲁迅写此文时的心情。并让生体会到应读出气愤嘲讽的语气。 师:整篇文章都要读出此种语气吗?此文在于引导学生分清一到五段应读出嘲讽气愤语气,六到九段要读出自豪骄傲。 师:嘲讽谁?为谁骄傲自豪?此文在于让生弄清文中的两类人。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段,有感情的朗读,等待检查。 生自由朗读 展示朗读,并评价。 【活动三:三读,读出结构】 师:本文就文体上来说是一篇驳论文,我们已经 学过驳论文知识了。针对文体知识想一想:我们应该知道点什么?你知道了吗?请同学们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 生交流。 回答:敌论点、敌论据、用了什么批驳方法、它是什么结构等问题。学生若回答不全时,老师再提出来。此部分在于让学生弄清本文的结构和批驳方法。 生边说,师边板书。 学生回答完后 师总结:看黑板,鲁迅先生先摆出了敌论点、敌 论据,竖起了靶子,然后用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批驳,最后得出结论。这是驳论文的一般结构和批驳方法,大家要在写驳论文时学着运用。 【活动四:四读,读出鲁迅】 师:先生写此文时正是他五十三岁寿辰之时,当时他(点击屏幕)找个同学来念一下: 屏显 生念: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 》,属于鲁迅的后期杂文。鲁迅写此文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横战”。可见健康的恶化与精神的压力并未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师:从这里你看出了先生什么精神? 此文在于引导学生探究鲁迅的爱国、革命、不畏强权的精神。 师: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也能看出鲁迅的这种精神,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此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看,文中加点字部分,加深对鲁迅的了解。 师:这就是先生,为民众不辞劳苦,我们可 用第七段中的一个词来评价他。引导生说出“中国的脊梁”几个字。下面请同学们用声音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先生。 此处设计:若剩余时间充足,此处,我让学生小组花样朗读,读出对鲁迅的敬佩之情。若剩余时间不多,此时,让学生齐读第九段,体会鲁迅精神。 【活动五:想一想,说一说】 先生写完此文后两年就去世了,他笔下 的“脊梁”也把中国人的自信力定格在了1949年,中国解放了,中国强大了。几十年过去了,中国还有这样的脊梁吗? 生说。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脊梁的图片,(若,有学生说到的,就说,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