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后化为比翼鸟,变为连理枝,不符合客观理性逻辑,却符合情感逻 辑。 C.诗评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是对现代派诗人“扭曲逻辑的脖子”口号 的注释。 D.人物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的关键,抓住这一点,就能创作出成功 的作品。 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人物性格相对没有达到饱和度的一项()(3分) A.电视剧《红楼梦》中,怒摔宝玉的贾宝玉。 B.电视剧《西游记》中,勤挑行李的沙和尚。 C.小说《水浒传》中,醉闹五台山的鲁智深。 D.小说《三国演义》中,痛哭典韦的曹操。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运用文中“无理而妙”的观点分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桃花蝴蝶 刘诗伟 我七岁时,脑子里搁了一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半个多世纪, 无数繁花在眼前流走,每当我停望绚丽,总会看见坐在桃树下的祖母,漫天花瓣为她飘零。 那棵桃树生长在我们老家的台坡口。春天,一树粉红的桃花遮云蔽天。祖母坐在柴垛旁 的矮椅上,睡着了,花白的头发蒙一层桃花筛落的光斑。她的藏青棉袄泛白,颜色接近柴草; 皮肤千皱,已然融入三寸小脚下泥土的灰黄与安宁。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 母和桃花之间。 我背着书包出了堂屋,看见桃花、祖母与蝴蝶,不由愣住了。那景象让我迷狂而惊异。 但我没有叫祖母,正要悄悄离开,不料,祖母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即刻停下,笑嘻嘻地向 祖母走去,在她膝前蹲下,把头递给她。她抬手摸过我的头顶,熟练地在我的额头亲吻一下, 说:“记得,下回莫忘了。” 原来,在桃花下打盹的祖母是那只蝴蝶,在飞… 我七岁那年,祖母六十五岁。隔壁家的杨奶奶说,她见过祖母的年轻,那时,祖母刚嫁 过来,一张鹅蛋脸,粉白红润,抹过油的黑头发用木簪绾在后脑勺,两只小脚走起路来像铁 杵一样咚咚咚地敲在地上。 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 簪。 祖父带我去过姑爷爷家,我在那里见过这枚银簪。姑爷爷住在两里外的珠玑街上,膝下 3 无儿无女,房屋的门楣上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子。他们是一对怪老头,分明乐意坐在一起, 可坐在一起又很少说话。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 蝶,祖父对姑爷爷说:“留着吧,总是个念想。”姑爷爷回应:“我这身体怕是扛不了多久, 拿去给嫂子,我也落心。”接着两人都不说话,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离开时,祖 父把银簪又放在姑爷爷座位前的桌上。 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后来我知道,这是延续姑奶奶在世的礼俗。他来了,照 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然后,他走到祖母面前,拿起祖母的一只手,把银簪放在祖母 手里。祖母一看,连忙大呼:“这使不得!”姑爷爷捏住祖母的手,说:“嫂子,它陪了我几 十年,也让它陪陪你。”祖母再看那银簪,眼泪就哗啦一下奔涌而出。 祖母坐在桃树下,蝴蝶在她和桃花之间飞。祖母为她头上的蝴蝶银簪哭泣过。家里大人 一直没给我们小孩子讲祖母哭泣的缘由,那哭泣的背后是一座静穆的山。 一天,我看见祖母身上歌了许多桃花,手里正抚摸着那枚银簪。我蹲下,祖母就告诉我: 蝴蝶银簪是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祖母就 在家门口栽了一棵小桃树…我听到这里,呆望着无边春天的深处。 桃树上的桃子成形了,阳雀子飞来啄桃子,祖母啾啾地驱赶。阳光照耀,祖母脑后的蝴 蝶闪闪烁烁。 祖母还沉浸在从前没有回来,叹息一声说:“你的姑奶奶不满十九岁,像一朵桃花儿, 又像一只蝴蝶。”我问祖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