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616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1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12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题,溶液,碱性,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1溶液的酸碱性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十单元课题1溶液的酸碱性的内容。溶液的酸碱性学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既是对溶液知识延伸,也为后续系统学习酸碱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还为高中学习做准备。 在学生学习过溶液的知识后,本课题从酸碱性的角度介绍溶液的性质。教科书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介绍溶液的酸碱性及检验方法,体现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意义,为学生学习酸和碱的性质打下基础。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不会与学习酸、碱通性夹杂在一起,导致酸、碱化学相似性梳理凌乱。 2.学习者分析 1.已有知识和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内容前对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已有感性认识,在前面的学习中也了解了无色酚酞溶液遇氨水变红、紫色石蕊溶液遇碳酸变红等现象。本课题帮助学生对溶液酸碱性及指示剂颜色变化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进而利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或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知识增长点: 由于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酸、碱的概念,因此不能将常见酸和碱的溶液与溶液酸、碱性进行有效关联。此外学生从真实、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提化学的认识对象,应用化学知识、思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认识溶液酸碱性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待完善。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 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3.教学策略:通过分小组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总结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掌握溶液pH的测定方法。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践探究活动,初步认识酸和碱,了解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控制变量法并能够准确运用,感受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通过检验土壤酸碱性的实验活动,能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知道定性、定量两种表示物质酸碱性的方法,发展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建构模型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证据推理的能力。 3.通过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探究活动,掌握酸、碱性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促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4.通过布置“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自制酸碱指示剂”等综合实践作业,体会科学家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大胆质疑、勇于修正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酸碱指示剂及其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作用显示的颜色变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及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度与pH 的关系。形成认识溶液酸碱性的思路和方法。 4.学习评价设计 自评:反馈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后填写如下评价量表,查遗补漏,改进反思。 组评:检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组内互评促协同合作、创新发展。 师评:总结评价阶段任务完成情况或成果反馈,解决共性问题,指导学习方向。评价量表:A优秀、B合格、C需再学习 环节评价内容自评组评师评活动一1.知道了酸碱指示剂。2.知道了酸碱指示剂可以定性的检测溶液的酸碱性。3.能用生活中的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活动二4.知道了酸碱度用pH表示。5.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6.能绘制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pH 与加水质量的变化关系图像活动三7.了解了生命活动与pH的关系。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情景引入:以桃李菜园不同蔬菜长势不同的现象为情景。 提出问题: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任务一:探究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活动1 学生展示结合生活经验和生物、地理知识课前调查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