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 苏联 东欧8国: 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亚洲4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古、朝鲜、越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学习聚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终于使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苏俄、苏联历史发展进程 (一)苏联的发展 材料一 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计划要求首先恢复、发展重工业和铁路运输业,其次大量生产主要消费品,并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1939年以后就没有开过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自1947年2月起也不再举行,许多重大问题都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成就: ①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②相继爆炸原子弹和氢弹 ③人民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 2、问题: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 ②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③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个人崇拜严重 苏联改革 势在必行!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 英国人: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 法国人: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 苏联人:他们一定是苏联人,没有衣服穿,吃得很少,还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 这是笑话吗? 漫画:《片面的经济》 苏联改革 势在必行! 美国外交官拍摄的20世纪50年代苏联莫斯科食品商店门口排着长队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角度 改革措施 政治 经济 农业 工业 思想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强调集体领导 ③改革干部制度(轮换制与任期制) ①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②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苏共二十大)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下放部分权力 (1)内容 一、裂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材料一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垦荒运动,在中亚、西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地区组织了大规模的垦荒,大片新垦区成为向国家提供谷物和经济作物的基地。在上述措施的刺激下,50年代中后期,苏联农业一度出现上升态势,1958年与1953年比较,谷物产量増长91%,肉类产量増长62%。 ———综合整理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2)评价 积极:①农业:推进农业发展,耕地面积 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②工业: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人类进入航天时代。 ③思想: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消极:①经济体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②思想混乱: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如:引发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混乱) (二)苏联的改革 一、裂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斯大林抛弃了思想斗争的方法,代之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