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7 加快溶解【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到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科学思维目标 ●设计对比实验,分析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与搅拌和温度的关系。 探究实践目标 ●利用文字、图示等方式记录并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 ●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态度责任目标 ●在设计和实践实验活动中养成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地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养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意识,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利用对比实验研究其他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4年级学习内容“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第四条“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以及“2.3物质变化的特征”的第五条“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加快溶解》是本单元的第7课。在上节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对加快溶解方法的研究,让学生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来分析不同方法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控制变量法”这一实验方法,但是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重点渗透“公平实验”,即变量的控制,进而引导学生应用这一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践。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搅拌和温度会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另外在拓展部分,还涉及物质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在聚焦板块,提出问题“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呢?”,在上节课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溶解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探索板块,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并实施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收集证据,找到搅拌和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研讨板块,提出两个问题,通过回顾实验,总结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以及为什么要在对比实验中强调相同的条件。在拓展板块,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其他因素,并应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设计并实验,引导学生对溶解持续地思考,促进科学思维进一步提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溶解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于如何加快食盐的溶解的方法,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 例如搅拌、提高温度等方法,但是学生缺乏对这些方法的合理解释,在科学实验中的探究能力较弱,尤其是对实验中要注意“公平实验”即控制单一变量理解不深。 同时,学生往往更关注于实验现象,对于现象背后原因的思考较少。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从聚焦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到总结交流的思维过程,在探索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图片展现了日常的生活情境,想办法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思考。图片中出示的勺子,也在为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做出提示。 聚焦:该问题直接引出了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探索1: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无须过多评价学生说出的加快溶解的方法对错,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探索2:这是本课的第一个实验,介绍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需要观察与记录的内容,也渗透控制变量的方法。 探索3:这是本课的第二个实验,教材没有给出像第一个实验那样详细的实验步骤,而是引导学生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尝试自己设计对比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