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2301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2305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
  • cover
平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有许多古文献资料,对殷商历史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就史料的来源来看,下列各项中信度最高的是 A.B.C.D. 2.甲骨文内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其中,“男”字作以耒耕田之形,“采”字作用手摘取禾穗之形,“刈”字作收割谷物秸秆之形,“肖田”“尊田”“蓐田”与中耕除草和给禾苗培土有关,此类记录占有相当比例。由此可见,商朝时( ) A.汉字逐步发展成熟 B.农业生产部门地位显要 C.小农经济日益发展 D.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 3.战国时期,燕国刀币的出土范围涉及燕国本国及赵国、中山国、齐国、朝鲜等地,出土量巨大,而且往往与尖足布、方足布、赵刀、齐刀、环钱等同时出土。这表明当时( ) A.各国货币制度异常混乱 B.北方诸侯争霸比较激烈 C.燕国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D.区域经济交流较为密切 4.屈原在《楚辞·天问》开篇即追溯自己的先祖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为:“我的先祖祝融乃高阳帝(颛顼氏)的苗裔,我的父亲名字叫伯庸。”据《史记》记载,颛顼为黄帝之孙,五帝之一、也是华夏人文始祖之一。屈原诗篇中对身世与先祖的叙述( ) A.说明战国时期具有华夏认同观念 B.反映了民族隔阂的消除 C.体现战国时期统一观念不断增强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5.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求仙药不得后逃亡,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三十六年,东郡刻石出现咒秦始皇之语,秦始皇“遣御史逐问”。秦二世杀害大将蒙恬,也是“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由此可见,秦朝御史( ) A.具有独立司法权 B.担任侍从顾问 C.直接受命于皇帝 D.位高而权重 6.分封制下,实行“世卿世禄”制,一个人能否当高官,由这个人的血缘决定,与他的才干无关。而立郡县以后,只要你的才能得到皇帝或上司的赏识,不但有机会到郡县当官,还有机会到中央官僚机构当官,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这表明郡县制( ) A.提高了官员素养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提升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君主专制 7.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 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8.《魏书》记载,孝文帝嫡长子元恂“不好书学,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竟在孝文帝外出时,和亲信密谋,准备奔回平城,孝文帝对左右说:“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该记载可以佐证( ) A.民族交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B.孝文帝废除宗法制的坚定决心 C.北魏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D.环境差异阻绝北魏封建化进程 9.近几年,吐谷浑人迁入唐境后的王族“先茔”地陆续被发现。这批墓葬总体以唐代葬制为主,并混杂有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多民族文化因素。从出土的文物看,彩色陶俑服饰既有汉服特征,也有游牧民族风貌。这些发现可以用来印证当时( ) A.民族间的习俗趋同 B.民族间的互动交融 C.华夏认同开始出现 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 10.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 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11.下表为我国古代实施的某次制度改革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制度改革是( )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 按田亩缴纳地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均田制 D.摊丁入亩 12.北宋政府规定知州知府的任期为三年,但实际上大部分知州知府的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