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2358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3123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
  • cover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图为《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一书中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 B.早期中国已具备较完善的国家形态 C.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说明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2.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运用“二重证据法”判断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但是,随着新的碳14测年数据的公布和西方学术观点的影响,部分学者不同意给二里头文化及其他文化贴上夏文化的标签。材料主要反映出( ) A.中国考古研究远落后于西方 B.科学技术进步影响历史研究 C.二里头文化并非夏文化遗存 D.史实认定只能依赖考古发现 3.占卜之风在商朝盛行,国家大事如祭祀、战争、田猎、收成等都要通过占卜决定。然后将占卜经过记录在龟甲、兽骨上,遂成甲骨文。这说明商王朝( ) A.建立起专制集权统治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王权源自于宗教祭祀 D.神灵主宰政治统治 4.下图是夏商周三代核心板块示意图,据此推断夏商周三代( ) A.华夏认同开始形成 B.国家与部族融为一体 C.以农耕经济为根本 D.王权未实现高度集中 5.西周早期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其内底铭文记录了周康王封夨为宜侯,并赏赐礼器、兵器、土地等内容。宜侯夨簋可用于研究当时( ) A.禅让制的流程 B.郡县制的普及 C.分封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 6.《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由此,反映出井田制( ) A.土地整治较为规则有序 B.铁犁牛耕是主要生产方式 C.土地可以随意买卖交换 D.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7.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统治者忽视农业发展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城市以文化功能为主 D.民众沉迷追求财富 8.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由此可知,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主张( ) A.因时变法 B.隆礼重法 C.兼爱非攻 D.相生相胜 9.下表为秦国历史上的部分君主事迹情况表。表格集中反映了秦的统一( ) 称号 在位时间 重大事件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率兵救周有功,被赐封,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灭掉西方戎族12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秦王嬴政 政前247年—前221年 灭六国,一统天下 A.受益于法家思想的指导 B.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C.面对极大政治经济阻碍 D.缘于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10.秦始皇先后到峄山、泰山,琅琊、芝罘、东观、碣石、会稽等地巡视,每到一地都“立石刻,颂秦德”,这些石刻被称之为“秦七石刻”,且石刻上的文字都是秦朝“书同文”后秦文字的范本。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体现礼崩乐坏的时代特点 C.使不同区域文化趋同发展 D.极大扩展了国家统治疆域 11.里耶秦简是秦王朝洞庭郡迁陵县官署档案,记载时间为始皇25年至二世元年,内容涉及政令、上下公文、司法文书、赋税、徭役、军爵等文书。文书形式包括书传类、律令类等多种形式。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 A.社会矛盾极度恶化 B.行政制度较为系统 C.郡县制度全国确立 D.法律制度异常严苛 12.地图作为一种重要史料,对研究历史有重要价值。据下图信息可知,西汉初年( ) A.设刺史巡视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