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5591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560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福建省,测试,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 cover
2025年秋季初一年段语文科阶段测试(一) 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观沧海》中“水何澹澹, ”和“ 若出其里”描写了壮阔 之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和“ ”将六种景物组接在一起, 以凄凉景色衬托了游子的落寞孤寂。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借明月表达对 朋友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写时序更替,蕴含着新事物 孕育于引旧事物解体之时的生活哲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时序之 美。春天,花仙子盛装①(11)临,眼前花团锦簇,(),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 ②(Iiá0)亮响起,()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呢。热烈而又粗③ (guǎng)的夏雨迫不及待,它的到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 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 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夜晚,玻璃窗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 人动情的秋雨啊!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这些文学作品已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浙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领略琳琅满目 传达 B.领悟 美不胜收传递 C.领略 美不胜收 传递 D.领悟 琳琅满目 。传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3分) 3.名著阅读(6分) 《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不同的故事和人物展现了成长的主题。请分享你的 阅读收获。 要求:①要结合名著人物的成长经历;③要有自身成长的感悟。 二、阅读理解(6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5小题。(7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深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器 出卷网创建 回宾 【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次句叙述王昌龄“左迁”的境遇,“过五溪”可见贬谪路途之险远。 B.乙诗开篇以多种景物并置,组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营造清幽闲适的氛围。 C.甲诗中“杨花落尽”表明是暮春时节,乙诗中“秋”字点明了时令。 D.甲乙两诗体裁不同,分别为绝句、散曲,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5.两诗中的“明月”与“夕阳”各蕴含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6~9题。(16分) 材料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架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材料二: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通。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朱熹编《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患:担忧,忧虑。③息:休息。④下帷:指专心读书。 6.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B.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C.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D.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