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公共空间营造》教学设计 课题 公共空间营造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公共空间营造"为主题,通过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北京菊儿胡同改造等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空间的功能与设计原则,培养社区参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调研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社区环境有一定认知,但缺乏系统的公共空间设计知识。学生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对身边环境改造有较高兴趣。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了解公共空间的概念、类型及设计要素;掌握基本的调研方法和模型制作技能。创意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文化理解:增强社区归属感,树立"人人参与公共空间营造"的意识。。 重点 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功能性、美观性、人性化);社区景观改造方案的构思与呈现。 难点 如何将调研结果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平衡功能需求与审美表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展示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深圳南头古城报德广场等图片2. 提问:"这些场所为什么能成为社区焦点?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1. 观察图片,描述公共空间的特征2. 小组讨论并分享观点 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兴趣,引出"公共空间"主题 讲授新课 1. 讲解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分类(结合教材中图例)2. 分析北京菊儿胡同改造案例:对比改造前后的变化,总结"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3. 示范调研方法:如何记录公共空间的优点与不足 1. 记录笔记,绘制公共空间分类思维导图2. 小组合作分析菊儿胡同改造的成功之处3. 学习使用"公共空间调研表"(包含功能、美观、安全性等维度) 系统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案例分析能力,为实践活动做铺垫 课堂练习 1. 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校园或社区中的一处公共空间(如操场角落、社区活动中心)2. 提供材料:素描纸、彩笔、尺子、废旧材料(纸盒、吸管等)3. 指导学生完成: - 绘制现状草图并标注问题 - 提出改造方案(功能分区、色彩搭配、设施添加) - 制作简易立体模型 1. 分组进行实地调研(课前完成)或利用教材案例模拟调研2. 合作完成草图绘制与模型制作3. 小组内展示方案,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课堂小结 1.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改造方案,阐述设计理念2. 师生共同评价:从功能性、创新性、可行性三个维度进行点评3. 总结:公共空间改造需要兼顾美观与实用,更要体现对人的关怀 1. 展示成果并讲解设计思路2. 参与互评,提出改进建议 提升表达能力与审美判断能力,强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板书设计 社区景观改造一、公共空间的定义与类型二、设计原则:功能、美观、人性化三、改造步骤:调研→构思→设计→呈现学生作品展示区:[预留空间贴草图] 作业设计:1. 完成社区公共空间调研报告(参考教材P47"学习建议")2. 以家庭为单位,共同设计家中阳台或小区公共区域的微景观3. 收集优秀社区改造案例,制作电子手抄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网) 公共空间营造 从理论到实践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引人入胜的公共空间:案例导入 Case Introduction 案例导入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网红打卡地,被誉为“知识殿堂”, 现代建筑风格与开阔广场环境融合。 引导性问题:这些场所为什么能成为社区焦点?它们如何影响 人们的行为与情感? 互动环节:分享你最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