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8849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苏蒙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287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内蒙古自治区,次月,答案,试题,历史,第一
    《苏蒙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B B A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D C D C 1.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良渚遗址的祭坛直接反映祭祀活动,属于神祗崇拜的典型证据,符合题干中自然力神祗崇拜的描述,A项正确;猪纹陶钵体现河姆渡文化的艺术与生活,与神祗、祖宗崇拜无关,排除B项;陶寺权贵墓地显示社会等级分化,但未明确体现祖宗崇拜,如祭祀祖先的器物或宗庙,更多反映阶级差异,与题干设问要求不符,排除C项;蛋壳陶代表制陶工艺,与神祗、祖宗崇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出土了距今10000-4000年的石斧、石锛、石锄、石锤、砺石以及风格独特的陶器碎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10000-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属于这个时期的石井岭遗址出土了多样化的磨制石器和陶器制作,这表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农业(石锄)和手工业(陶器)从采集狩猎中分化,反映从游牧采集向农耕文明的过渡,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体现,A项正确;私有制的产生通常与剩余产品、贫富分化相关,而材料中未提及私有财产(如贵重物品、专属工具)或阶级分化的证据,排除B项;权贵阶层的存在需依赖社会分层的证据(如大型墓葬、特权器物),而遗址仅出土普通生产工具,未体现权力或财富的集中,排除C项;国家形成的标志包括城市、文字、军队、法律等,遗址中无相关遗存(如城墙、宫殿基址、文字符号),并且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才开始出现早期国家的萌芽,而该遗址时间跨度更早,尚未达到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是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孟子认为君子看到禽兽活着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叫声不忍心吃它的肉,这种不忍心体现了人天生具有的怜悯之心,是人性善良的表现,他通过这种描述,推崇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都有这种善良的本能,B项正确;从孟子的话来看,他提到君子对禽兽的态度,表面上有不伤害动物的意思,但这并非其核心目的,他借对动物的不忍心,是为了阐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而不是单纯强调保护动物,排除A项;孟子的言论主要是围绕君子对禽兽的情感和态度展开,重点在于说明人性中的善,没有明确提及所有生命或众生在地位、权利等方面平等的观点,与“提倡众生平等”的含义不符,排除C项;“隆礼重法”是荀子的思想主张,强调礼义规范和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而题干中孟子的话主要是关于人性善的论述,没有涉及到礼和法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权力下移,因此出现周王室向诸侯“求赙”“求粮”“求车”等行为,B项正确;鲁国在春秋时期并未成为霸主,排除A项;宗法秩序在当时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排除C项;春秋时期,分封制并未消亡,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通过迁陵守丞传达行政命令,要求田主按照律令校正户籍,将国家管理户籍的权力落实到基层,体现了国家权力向基层延伸,B项正确;材料仅提及按律令校正户籍,未体现户籍功能日益完备的细节,排除A项;此命令是上级对基层的管理要求,体现的是中央对基层的管控,并非宗族主导基层治理,排除C项;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