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45分) 1.(本题3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大名县农民为了草帽辫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编草帽辫的小麦品种,拨出专门土地进行密植,以获得细长白软的麦秆,全然不顾小麦产量。河南南乐、清丰,山东观城,也存在这种情况。这种现象说明( ) A.跨地域贸易网形成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 C.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2.(本题3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双方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C.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 D.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3.(本题3分)图1、图2所示是河西地区墓葬出土的魏晋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可用于( ) A.证明魏晋墓葬规制的严格 B.探讨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说明社会服饰面料的变化 D.了解士大夫的审美倾向 4.(本题3分)唐武宗指出:“朕闻三代以前,未尝言佛……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齐、梁,物力凋残,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唐武宗这一言论意在( ) A.促进佛教的中国化 B.推动三教融合 C.探寻南朝兴亡之道 D.维护统治秩序 5.(本题3分)明代文学家在小说《鼓掌绝尘》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杭州“只重衣衫,不重人品”的浮华风气,讽刺了当时杭州某些人虽然行为不端,但只要身穿几件华丽漂亮的衣服,到了他人面前也“个个都是(被人)敬重的”。这反映出当时杭州( ) A.市井小说占据主导 B.城市文化世俗化特征 C.士人价值多元并立 D.社会道德观念的沦丧 6.(本题3分)1865年,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提出了“海防亟宜筹画”的建议,主张要在闽、粤两省建立水师,造西洋战舰、水雷等。该建议抄自《海国图志》,同时删除了该书提出的允许中国沿海商民兴办厂局、制造船械、其产品“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的主张。这可用以佐证( ) A.魏源开启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C.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大为恶化 D.晚清强国御侮有了新的方向 7.(本题3分)如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员数量统计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A.主要矛盾变化影响党的结构 B.工人党员成为党的主体部分 C.工人运动推动党的力量壮大 D.知识分子在党内的地位下降 8.(本题3分)1949年6月,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中共代表和各界民主人士在发言中纷纷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的政治协商会议”“人民的大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会议”等来称呼新政协。这表明( ) A.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建立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人民当家作主成为时代呼声 9.(本题3分)4世纪,拜占庭学者瓦西里早年接受了系统的世俗教育,精通古典文学,后来致力于用古典希腊哲学概念来思考和解释基督教教义。神学家格列高利早年对古希腊戏剧和诗歌颇有研究,后来留下大量模仿古典叙事诗的宗教散文和神学教义论文。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拜占庭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B.希腊与拜占庭文化的互鉴 C.文化交融促进拜占庭文化发展 D.天主教会的势力日益加强 10.(本题3分)彼特拉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